顺向断坡油气藏分布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以孤北斜坡为例

被引:7
作者
杨晓敏 [1 ]
罗群 [2 ]
黄捍东 [3 ]
谢向东 [4 ]
吏锋兵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物探重点实验室
[4]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
关键词
顺向断坡; 断裂特征; 油气藏分布; 主控因素; 孤北斜坡;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8.01.009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孤北斜坡为例,对顺向断坡的断裂展布、油气藏分布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综合研究表明,顺向断坡同沉积断层的不断活动控制了孤北斜坡"一带一洼三台阶"构造格局的形成,产生了多级断裂坡折带,从而控制了各类扇体的沉积和岩性岩相的分布,为形成隐蔽油气圈闭准备了可容纳空间。在顺向断坡背景下,受断裂产状的控制,油气藏沿顺向断裂展布,并且分布于向斜坡倾向凸出的油源断裂的上倾部位;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断面优势运移模式。断裂的控圈控相和控运作用,使断裂成为断坡控制油气运聚成藏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3+111 +1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渤南洼陷坡折断层控砂动态分析 [J].
刘华夏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3) :52-54+114
[2]   陆相断陷盆地地层油藏勘探现状与研究方向——以济阳坳陷为例 [J].
隋风贵 ;
王学军 ;
卓勤功 ;
赵乐强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1) :1-6+103
[3]   孤北斜坡带隐蔽圈闭成藏条件分析 [J].
魏泽典 ;
邓宏文 ;
李永根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2) :43-46+106
[4]   斜坡带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与勘探技术———以孤岛西部斜坡带沙三段为例 [J].
石砥石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1) :47-50+108
[5]   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隐蔽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附视频 [J].
何家雄 ;
夏斌 ;
张树林 ;
刘宝明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5, (02) :101-107
[6]   孤北地区断阶式坡折沉积层序特征与隐蔽圈闭预测 [J].
魏魁生 ;
李培祝 ;
龙更生 ;
田波 ;
毕研鹏 .
现代地质, 2003, (03) :303-310
[7]   孤北洼陷沙三、四段沉积体系分析 [J].
王永诗 ;
庄文山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3, (03) :15-18+3
[8]   石油二次运移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J].
张发强 ;
罗晓容 ;
苗盛 ;
王为民 ;
周波 ;
黄延章 .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01) :69-75
[9]   断层对油气运移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J].
孙义梅 ;
田世澄 .
地学前缘, 2001, (04) :252-252
[10]  
断裂控烃理论与实践.[M].罗群等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