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影响的双生子研究

被引:5
作者
傅一笑 [1 ]
蒙华庆 [1 ]
李涛 [2 ]
谢鹏 [3 ]
覃青 [1 ]
贾璐 [1 ]
黄颐 [2 ]
侯枭 [4 ]
罗庆华 [1 ]
马晓红 [2 ]
邓伟 [2 ]
王英诚 [2 ]
胡华 [1 ]
杜莲 [1 ]
冯坤 [1 ]
邱海棠 [1 ]
向云 [5 ]
机构
[1]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3]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4]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5]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关键词
个性; 双生子研究; 儿童; 遗传; 环境; 横断面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1 [儿童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目的:探索遗传和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以学籍登记为线索募集6-16岁的双生子56对,采集颊黏膜标本提取DNA,进行卵型鉴定。用儿童版艾森克个性测验(EPQ)作为儿童个性测量工具,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父母的养育方式和维度问卷(PSDQ)、家庭活动计划一般功能量表(FAD-GFS)、应激生活事件问卷等向其父母收集家庭环境信息。结果:(1)50对双生子成功提取DNA,卵型鉴定结果显示:同卵双生子24对,异卵双生子26对;(2)同卵双生(MZ)组的EPQ内外向、稳定性、掩饰度三个因子分每对双生子个体之间均正相关(r=0.75,0.73,0.56;P<0.05),而异卵双生(DZ)组仅有稳定性因子分在每对双生子个体之间有相关性,且相关系数小于MZ组(r=0.47,P<0.05;MZ组:Z值可信区间为(0.94±0.44);DZ组:Z=0.51);(3)110位双生子个体的EPQ内外倾向性(E分)与FAD-GFS分值呈负相关(r=-0.20,P<0.05),精神质(P分)与母亲GHQ-12分值呈正相关(r=0.22,P<0.05),稳定性(N分)与父亲的专制养育分呈正相关(r=0.24,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儿童个性主要受遗传因素决定,但家庭环境中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父亲的养育方式、健康的家庭功能等对儿童个性的形成也可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点的关系 [J].
王中会 ;
罗慧兰 ;
张建新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6, (03) :315-317
[3]   人格障碍遗传度双生子研究 [J].
纪文艳 ;
胡永华 ;
黄悦勤 ;
曹卫华 ;
吕筠 ;
秦颖 ;
逄增昌 ;
汪韶洁 ;
李立明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02) :137-141
[4]   青少年人格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J].
曲晓艳 ;
甘怡群 ;
沈秀琼 ;
不详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5, (03) :288-290
[5]   论家庭对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的影响 [J].
赵红英 .
教育探索, 2005, (05) :88-89
[6]   双生子卡特尔人格因素与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研究 [J].
汪韶洁 ;
逄增昌 ;
彭向东 ;
薄涛 ;
闫克乐 ;
张云 ;
翟耀明 ;
李晓斐 ;
苑妹 .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3, (01) :12-14
[7]   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因素影响的研究 [J].
衣明纪 ;
冉霓 ;
付芃 ;
方淑霞 ;
邹巧云 ;
魏书珍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1, (02) :70+81-70+81
[8]   儿童个性特征的双生子研究 [J].
李晶 ;
陈莉 ;
贾娜 ;
孟琳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8, (03) :36-37
[9]   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人格特征和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 [J].
甘景梨 ;
吕存生 ;
金卫东 ;
王世尧 ;
谢冒峰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6, (01) :41-42
[10]   一般健康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J].
肖世富 ;
卜锦炎 ;
严和駸 ;
毕华 .
上海精神医学, 1993, (03) :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