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债权瑕疵引发的不动产抵押权善意取得

被引:9
作者
黄家镇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关键词
善意取得; 从属性原理; 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7.04.012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依《物权法》第106条的之文义,在不动产抵押权场合,除物权处分权瑕疵引发善意取得外,根据从属性原理,当主债权不存在或无法取得时,抵押权也无法取得,故《物权法》第106条无法涵盖因主债权瑕疵而引发的不动产抵押权善意取得的若干类型。《物权法》中关于不动产登记簿记载内容的规定也未明确登记公信力是否覆盖为满足抵押权确定性要求而被登记在登记簿上的主债权。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借助解释论重构从属性原则的效力方式,同时将登记公信力有限扩展至已登记的主债权,使得主债权为了不动产抵押权的存在而被拟制为存在,进而支撑抵押权的善意取得。在编纂民法典物权编时应通过细化登记公信力的规定,适度限制主债权瑕疵借助从属性原则对抵押权的影响,从而填补这一法律漏洞。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2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2]   物权法关于物权善意取得的规定与检讨——以抵押权的善意取得为核心 [J].
曹士兵 .
法律适用, 2014, (08) :10-16
[3]   “应当参照”否议 [J].
谢晖 .
现代法学, 2014, 36 (02) :54-66
[4]   审判案例指导中的“参照”问题研究 [J].
冯文生 .
清华法学, 2011, 5 (03) :90-106
[5]  
德国流通式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研究.[M].黄家镇; 著.法律出版社.2010,
[6]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M].张仁善;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9,
[7]  
判解研究.[M].王利明; 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
[8]  
物权法研究.[M].王利明;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M].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编.法律出版社.2007,
[10]  
中国担保制度与担保方法.[M].曹士兵; 编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