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 条
基于生境适宜度的成都震后大熊猫生境评价
被引:10
作者:
王维
[1
,2
]
张哲
[3
]
江源
[1
]
刘孝富
[2
]
许超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3]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大熊猫;
生境适宜度;
评价指标;
景观格局;
修复;
D O I:
10.13198/j.res.2010.09.31.wangw.017
中图分类号:
S863 [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狩猎限制];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通过分析大熊猫生境适宜度指标,评价"5·12汶川大地震"对成都地震灾区大熊猫生境的影响并提出恢复措施.结合大熊猫生境的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压力三方面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利用GIS空间叠加分析对大熊猫生境适宜度进行综合评价,将结果分为最适宜、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4种类型.对比地震前后大熊猫生境适宜度变化显示:震后大熊猫生境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增加,生态廊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熊猫适宜生境面积减少,其中,彭州市龙门山镇变化最大,适宜生境减少2729.5hm2;其次为都江堰市虹口乡、龙池镇与彭州市小鱼洞镇,其适宜生境分别减少1760.4,303.5和241.1hm2.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恢复重建的优先次序以及需要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给出优先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并辅助以自然恢复的修复手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128 / 1135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