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境适宜度的成都震后大熊猫生境评价

被引:10
作者
王维 [1 ,2 ]
张哲 [3 ]
江源 [1 ]
刘孝富 [2 ]
许超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3]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大熊猫; 生境适宜度; 评价指标; 景观格局; 修复;
D O I
10.13198/j.res.2010.09.31.wangw.017
中图分类号
S863 [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狩猎限制];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通过分析大熊猫生境适宜度指标,评价"5·12汶川大地震"对成都地震灾区大熊猫生境的影响并提出恢复措施.结合大熊猫生境的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压力三方面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利用GIS空间叠加分析对大熊猫生境适宜度进行综合评价,将结果分为最适宜、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4种类型.对比地震前后大熊猫生境适宜度变化显示:震后大熊猫生境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增加,生态廊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熊猫适宜生境面积减少,其中,彭州市龙门山镇变化最大,适宜生境减少2729.5hm2;其次为都江堰市虹口乡、龙池镇与彭州市小鱼洞镇,其适宜生境分别减少1760.4,303.5和241.1hm2.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恢复重建的优先次序以及需要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给出优先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并辅助以自然恢复的修复手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128 / 113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渤海湾海岸带生境退化诊断方法 [J].
雷坤 ;
孟伟 ;
郑丙辉 ;
李子成 ;
彭娟莹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12) :1361-1365
[2]   汶川地震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评估及对策 [J].
王智 ;
庄亚芳 ;
蒋明康 ;
徐网谷 .
四川环境, 2009, 28 (03) :46-49
[3]   汶川地震前后岷山A种群大熊猫栖息地状况研究 [J].
李怡 .
四川林业科技, 2009, 30 (01) :43-47
[4]   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地震干扰后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 [J].
王梦君 ;
李俊清 .
生态学报, 2008, 28 (12) :5848-5855
[5]   不同地震烈度对灾区景观生态破坏程度的评价 [J].
张春敏 ;
王根绪 .
生态学报, 2008, 28 (12) :5938-5947
[6]   汶川大地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J].
欧阳志云 ;
徐卫华 ;
王学志 ;
王文杰 ;
董仁才 ;
郑华 ;
李迪华 ;
李智琦 ;
张宏锋 ;
庄长伟 .
生态学报, 2008, 28 (12) :5801-5809
[7]   汶川地震对都江堰地区大熊猫生境的影响 [J].
王学志 ;
徐卫华 ;
欧阳志云 ;
张晋东 .
生态学报, 2008, 28 (12) :5856-5861
[8]   5·12地震—大熊猫栖息地灾后生态修复重建探讨 [J].
赵永涛 ;
于慧 ;
马月伟 ;
刘明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4 (06) :1083-1085
[9]   汶川地震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与恢复对策 [J].
申国珍 ;
谢宗强 ;
冯朝阳 ;
徐文婷 ;
郭柯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6) :1417-1425
[10]   汶川大地震对四川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 [J].
程颂 ;
宋洪涛 .
山地学报, 2008, (S1) :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