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恢63的选育与利用

被引:26
作者
谢华安
机构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恢复系;明恢63;选育;利用;
D O I
10.19303/j.issn.1008-0384.1998.04.001
中图分类号
S511.103.5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明恢63是以IR30×圭630杂交,于1981年春育成的,是我国人工制恢研究中第一个取得突破的优良恢复系。其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稻瘟病、制种产量高。它既是我国杂交水稻组合配组中应用最广、持续应用时间最长、效益最显著的恢复系,又是我国新恢复系选育中贡献最大的优良种质。1984~1996年以明恢63恢复系配制的杂交稻组合有18个,累计推广面积达6560万hm2。其中汕优63累计推广面积5267万hm2。以明恢63为主体亲本育成的一大批新恢复系配制的组合中,通过省级审定的达17个。文章根据近几年的推广实践、体会与有关统计数据,系统论述了该恢复系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利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2+4+3+5 / 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培育的理论与实践 [J].
谢华安 ;
郑家团 ;
张受刚 ;
林美娟 .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96, (04) :1-6
[2]   几个广亲和品种与明恢63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的差异性研究 [J].
杨正林,郑家奎,何光华 .
作物研究, 1994, (03) :17-19
[3]   杂交稻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J].
游年顺,雷捷成,黄利兴,郑向华 .
福建稻麦科技, 1994, (02) :16-20
[4]   籼型杂交水稻汕优63及其恢复系明恢63的选育研究 [J].
谢华安 ;
郑家团 ;
张受刚 .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87, (01) :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