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森林碳汇潜力分析

被引:7
作者
周伟 [1 ]
高岚 [1 ]
刘豪 [2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森林碳汇; 碳市场; CO2FIX V3.2软件;
D O I
10.16768/j.issn.1004-874x.2014.01.041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森林碳汇作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之一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以广东省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为基础,利用CO2FIX V3.2软件,研究无林地最优固碳经营方案,模拟广东省2008—2057年的森林碳汇总量以及年增碳汇量的变化情况、新造林和现有有林地森林所固定的碳汇量等。结果表明,当无林地造林全采用商品林时,碳汇效应最大。在所有优势树种中,桉树的固碳能力最突出。广东省森林碳汇的潜力巨大,森林碳汇总量由2008年的172.9 Mt C增加至2057年的692.1 Mt C,累积森林碳汇量为519.2 Mt C,年均增加10.38 Mt C。2008—2057年,广东省新造林累积的碳汇量为176.6 Mt C,现有有林地的碳汇量为342.8 Mt C。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3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黑龙江省森林碳汇估算及潜力分析 [J].
谢立红 ;
张荣涛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1, (04) :88-89
[2]   排放与森林碳汇作用下云南省碳净排放量估计 [J].
刘慧雅 ;
王铮 ;
马晓哲 .
生态学报, 2011, 31 (15) :4405-4414
[3]  
区域碳排放量的计算——以广东省为例.[J].翟石艳;王铮;马晓哲;黄蕊;刘昌新;朱永彬;.应用生态学报.2011, 06
[4]   江西省2001—2005年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区域分布特征 [J].
李鑫 ;
欧阳勋志 ;
刘琪璟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4) :655-665
[5]   中国分省区森林碳汇量的一个估计 [J].
马晓哲 ;
王铮 .
科学通报, 2011, (06) :433-441
[6]   广东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研究 [J].
叶金盛 ;
佘光辉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4 (04) :7-12
[7]   广东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 [J].
张亮 ;
林文欢 ;
王正 ;
余娜 ;
陈红跃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6) :1295-1299
[8]   内蒙古森林碳储量估算及其变化特征 [J].
闫德仁 ;
闫婷 .
林业资源管理, 2010, (03) :31-33+103
[9]   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 [J].
吕劲文 ;
乐群 ;
王铮 ;
张国君 .
生态学报, 2010, 30 (08) :2188-2196
[10]   山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J].
俞艳霞 ;
张建军 ;
王孟本 .
林业资源管理, 2008, (06) :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