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案件非法证据的审查与排除——以《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之衔接为背景

被引:69
作者
刘艳红
机构
[1] 东南大学"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
[2] 东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职务犯罪; 非法证据; 法法衔接; 调查中心主义; 证据审查实质化;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9.01.015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监察法》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监察委员会的独特性及相关立法的宏观性引发了《监察法》与新《刑事诉讼法》的证据规则衔接新问题。非法证据的排除依据在于"自白任意性规则",对于以刑讯逼供、威胁、非法拘禁等方法获取的言词证据应当"强制性排除",对以欺骗引诱方法获取的言词证据以及重复性供述应当予以"裁量性排除"。职务犯罪案件非法证据排除涉及监察机关与其他机关的外部配合与制约关系,应摆脱"调查中心主义"、强调"以审判为中心"的证据审查实质化,更加注重发挥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的检察监督职能,并同时保障被《监察法》迟滞到审查起诉阶段的犯罪嫌疑人申请非法证据排除等辩护权,不能降低对证据审查的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8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调查——公诉”模式研究 [J].
李奋飞 .
法学杂志, 2018, 39 (06) :18-31+2
[3]   监察与司法协调衔接的法规范分析 [J].
龙宗智 .
政治与法律, 2018, (01) :2-18
[4]   职务犯罪监察调查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J].
陈卫东 .
政治与法律, 2018, (01) :19-27
[5]   监察委员会权力配置的模式选择与边界 [J].
周佑勇 .
政治与法律, 2017, (11) :53-62
[6]   《国家监察法》的立法思路与立法重点 [J].
马怀德 .
环球法律评论, 2017, 39 (02) :5-16
[7]   法律正当程序视野下的新监察制度 [J].
张建伟 .
环球法律评论, 2017, 39 (02) :61-82
[8]   国家监察委员会改革方案之辨正:属性、职能与职责定位 [J].
魏昌东 .
法学, 2017, (03) :3-15
[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表述与意义空间——《刑事诉讼法》第54条第1款的法教义学分析 [J].
易延友 .
当代法学, 2017, 31 (01) :38-55
[10]   证据排除抑或证据把关: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的实证研究 [J].
吴洪淇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6, 22 (05) :14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