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亚洲南部地区海陆分布和南半球陆地对亚洲夏季风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9
作者
:
金啟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院
金啟华
[
1
]
何金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院
何金海
[
1
]
陈隆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院
陈隆勋
[
2
]
祝从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院
祝从文
[
2
]
机构
: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院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来源
:
大气科学
|
2006年
/ 05期
关键词
:
海陆分布;
印度季风环流系统;
东亚季风环流系统;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P425.42 [];
学科分类号
:
0706 ;
070601 ;
摘要
:
利用CCM3/NCAR模式,设定了几种海陆分布状况,将亚洲25°N以南地区以90°E为界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讨论东部陆地(中南半岛、海洋大陆和澳大利亚)和西部陆地(非洲大陆和印度半岛)存在对东亚季风环流系统和印度季风环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西部陆地的存在是印度季风环流系统形成的主要机制,而对东亚季风环流系统影响不大;(2)东部陆地的存在是东亚季风环流系统形成的主要机制,但它对印度季风系统也能产生影响;(3)孟加拉湾季风环流及其北部强降水中心是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存在联合造成的;(4)南半球的非洲和澳大利亚的存在所造成的环流是相互影响的;(5)中南半岛的存在是南海夏季风季节变化的主要机制,澳大利亚的存在有利于盛夏时强西风推进到南海。
引用
收藏
页码:1043 / 105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南海季风试验与东亚夏季风
[J].
丁一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丁一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崇银
;
何金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何金海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隆勋
;
甘子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甘子钧
;
钱永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钱永甫
;
阎俊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阎俊岳
;
王东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王东晓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施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文东
;
许建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许建平
;
李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李立
.
气象学报,
2004,
(05)
:561
-586
[2]
夏季东亚和印度热带季风环流系统动能和对流扰动的纬向传播特征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隆勋
;
高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南京,南京,北京,北京
高辉
;
何金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南京,南京,北京,北京
何金海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陶诗言
;
金祖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南京,南京,北京,北京
金祖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2)
:171
-179
[3]
局地海陆热力对比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影响的数值试验
[J].
任雪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任雪娟
;
钱永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钱永甫
.
热带气象学报,
2002,
(04)
:327
-334
[4]
中南半岛影响南海夏季风建立和维持的数值研究
[J].
徐海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
徐海明
;
何金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
何金海
;
温 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
温 敏
;
董 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
董 敏
;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2,
(03)
:330
-342
[5]
印度半岛对亚洲夏季风进程影响的数值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海明
;
何金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
何金海
;
董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
董敏
.
热带气象学报,
2001,
(02)
:117
-124
[6]
亚洲南部的海陆分布对亚洲夏季风形成的作用
[J].
陈晶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
陈晶华
;
陈隆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
陈隆勋
.
应用气象学报,
1991,
(04)
:355
-361
[7]
大气热源和大地形对夏季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环流形成作用的数值模拟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骆美霞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可苏
.
大气科学,
1991,
(02)
:41
-52
[8]
东亚季风环流系统的结构及其中期变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隆勋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4,
(06)
:744
-758
[9]
Land–sea heating contrast in an idealized Asian summer monsoon[J] . C. Chou.Climate Dynamics . 2003 (1)
←
1
→
共 9 条
[1]
南海季风试验与东亚夏季风
[J].
丁一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丁一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崇银
;
何金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何金海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隆勋
;
甘子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甘子钧
;
钱永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钱永甫
;
阎俊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阎俊岳
;
王东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王东晓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施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文东
;
许建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许建平
;
李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李立
.
气象学报,
2004,
(05)
:561
-586
[2]
夏季东亚和印度热带季风环流系统动能和对流扰动的纬向传播特征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隆勋
;
高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南京,南京,北京,北京
高辉
;
何金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南京,南京,北京,北京
何金海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陶诗言
;
金祖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南京,南京,北京,北京
金祖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2)
:171
-179
[3]
局地海陆热力对比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影响的数值试验
[J].
任雪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任雪娟
;
钱永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钱永甫
.
热带气象学报,
2002,
(04)
:327
-334
[4]
中南半岛影响南海夏季风建立和维持的数值研究
[J].
徐海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
徐海明
;
何金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
何金海
;
温 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
温 敏
;
董 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
董 敏
;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2,
(03)
:330
-342
[5]
印度半岛对亚洲夏季风进程影响的数值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海明
;
何金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
何金海
;
董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
董敏
.
热带气象学报,
2001,
(02)
:117
-124
[6]
亚洲南部的海陆分布对亚洲夏季风形成的作用
[J].
陈晶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
陈晶华
;
陈隆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
陈隆勋
.
应用气象学报,
1991,
(04)
:355
-361
[7]
大气热源和大地形对夏季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环流形成作用的数值模拟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骆美霞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可苏
.
大气科学,
1991,
(02)
:41
-52
[8]
东亚季风环流系统的结构及其中期变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隆勋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4,
(06)
:744
-758
[9]
Land–sea heating contrast in an idealized Asian summer monsoon[J] . C. Chou.Climate Dynamics . 2003 (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