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圈地区莫霍面起伏及沉积层厚度

被引:71
作者
罗艳 [1 ]
崇加军 [2 ]
倪四道 [2 ]
陈棋福 [1 ]
陈颙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接收函数; 莫霍面; 沉积层; 首都圈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利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和短周期记录提取了接收函数,用H-Kappa叠加方法反演得到了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反演结果显示首都圈地区莫霍面的区域构造方向呈北东或北北东向展布,地壳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增厚,平均厚度为34 km.地壳泊松比分布呈现出分块的特征,泊松比高值区对应于岩石比较破碎的多条活动断裂带交汇区.而某些地区堆积有较厚的低速松散沉积层,其下的结晶基底介质速度相对较高,因此,该界面造成径向直达P波能量非常弱,而紧随其后的转换波能量较强,称其为首到波峰.通过正演计算,建立首到波峰和直达P波到时差与沉积层厚度的定量关系,从而可根据首到波峰相对于直达P波的时间延迟来快速判定沉积层的大致厚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135 / 114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S波速度结构与泊松比及其意义 [J].
李永华 ;
吴庆举 ;
安张辉 ;
田小波 ;
曾融生 ;
张瑞青 ;
李红光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5) :1359-1368
[2]   首都圈地区地壳P波和S波三维速度结构及其与大地震的关系 [J].
齐诚 ;
赵大鹏 ;
陈颙 ;
陈棋福 ;
王宝善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3) :805-815
[3]   首都圈地壳网格化三维结构 [J].
嘉世旭 ;
齐诚 ;
王夫运 ;
陈棋福 ;
张先康 ;
陈顒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6) :103-111
[4]   渤海湾盆地北西盆山边界地区泊松比分布 [J].
许卫卫 ;
郑天愉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5) :1077-1084
[5]   京津唐地区中上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 [J].
于湘伟 ;
陈运泰 ;
王培德 .
地震学报, 2003, (01) :1-14
[6]   用Wiener滤波方法提取台站接收函数 [J].
吴庆举 ;
田小波 ;
张乃铃 ;
李卫平 ;
曾融生 .
中国地震, 2003, (01) :41-47
[7]   用宽频带远震接收函数研究青藏高原的地壳结构 [J].
吴庆举 ;
曾融生 .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05) :669-679
[8]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的接收函数及其非线性反演 [J].
刘启元 ;
RainerKind ;
李顺成 .
地球物理学报, 1997, (03) :356-368
[9]   接收函数复谱比的最大或然性估计及非线性反演 [J].
刘启元,李顺成 .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04) :442-443
[10]   唐山滦县震区的三维地震透射研究──中、上地壳速度层析成像 [J].
张先康,杨玉春,赵平,赵金仁,罗力雷,王春林,宋建立 .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06) :759-766+847-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