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都柳江流域的汉族移民、文化传播与地方文化的生成——以广西三江富禄为例
被引:4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赣丽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洁
机构
:
[1]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来源
:
广西民族研究
|
2013年
/ 02期
关键词
:
汉族移民;
文化传播;
文化融合;
地方文化;
富禄;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C95 [民族学、文化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
030303 ;
0304 ;
030401 ;
摘要
:
移民向来是文化传播最活跃的主体。清至近代闽粤汉族向广西三江地区的移民,是为新生计的自主移民,他们与当地文化发生联系,导致了各族群文化的变迁,并重新整合了地方文化。本文以富禄为例,利用访谈、碑刻和文献资料,着重考察近代以来都柳江流域的汉族移民和会馆活动,以及汉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嵌入与融合的过程。最后讨论多民族文化融合中的民族边界与地方文化生成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适应性、族群迁徙与现代的文化认同
[J].
赵旭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赵旭东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4
(03)
:2
-9
[2]
论商业会馆碑刻资料的历史价值——基于17~20世纪广西经济移民活动的分析
[J].
唐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地方民族史研究所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唐凌
.
广西民族研究,
2011,
(04)
:147
-154
[3]
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西方的理论与模型
[J].
孙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孙进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5)
:45
-52
[4]
移民与文化传播——以绍兴为例
[J].
葛剑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葛剑雄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0,
30
(04)
:1
-7
[5]
论移民文化适应的类型及心理变化特征——以新中国成立后迁入宁夏的外地汉族移民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有安
.
思想战线,
2009,
35
(06)
:23
-27
[6]
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在乡土社会的存在意义(三)——族际交往中的抢花炮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志清
.
体育科研,
2006,
(06)
:10
-18
[7]
近代壮族社会结构及其变迁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素梅
.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5)
:172
-178
[8]
汉文化的辐射与侗族文化的变迁
[J].
余达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黔东南教育学院中文系
余达忠
.
贵州文史丛刊,
1998,
(02)
:80
-85+93
[9]
富禄百年.[M].朱慧珍; 著.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
[10]
木材之流动.[M].张应强;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
1
2
→
共 12 条
[1]
适应性、族群迁徙与现代的文化认同
[J].
赵旭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赵旭东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4
(03)
:2
-9
[2]
论商业会馆碑刻资料的历史价值——基于17~20世纪广西经济移民活动的分析
[J].
唐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地方民族史研究所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唐凌
.
广西民族研究,
2011,
(04)
:147
-154
[3]
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西方的理论与模型
[J].
孙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孙进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5)
:45
-52
[4]
移民与文化传播——以绍兴为例
[J].
葛剑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葛剑雄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0,
30
(04)
:1
-7
[5]
论移民文化适应的类型及心理变化特征——以新中国成立后迁入宁夏的外地汉族移民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有安
.
思想战线,
2009,
35
(06)
:23
-27
[6]
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在乡土社会的存在意义(三)——族际交往中的抢花炮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志清
.
体育科研,
2006,
(06)
:10
-18
[7]
近代壮族社会结构及其变迁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素梅
.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5)
:172
-178
[8]
汉文化的辐射与侗族文化的变迁
[J].
余达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黔东南教育学院中文系
余达忠
.
贵州文史丛刊,
1998,
(02)
:80
-85+93
[9]
富禄百年.[M].朱慧珍; 著.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
[10]
木材之流动.[M].张应强;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