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多期次演化与白垩纪稀有金属成矿高峰:年代学依据

被引:87
作者
李鹏 [1 ]
李建康 [1 ]
裴荣富 [1 ]
冷双梁 [2 ]
张旭 [2 ]
周芳春 [3 ]
李胜苗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2]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3]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大队
[4]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40Ar/39Ar定年; 稀有金属; 岩浆活动; 白垩纪成矿高峰; 花岗岩; 地质年代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P618.6 [稀有金属和少量金属];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 ; 081803 ;
摘要
花岗岩浆的分异过程是制约稀有金属成矿的重要因素,造山过程中多期次岩浆活动的叠加作用易导致伟晶岩熔体的大量聚集成矿.华南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由多期次多阶段的花岗岩侵入体构成,在区域持续而频繁的多期次岩浆活动作用下形成了华南地区重要的稀有金属矿集区.对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边部的断峰山含铌钽铁矿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以及岩体中部大兴含绿柱石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进行了40Ar/39Ar同位素定年研究,其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27.7±0.9 Ma和130.5±0.9Ma.结合野外观察基础及区域已有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推断出在燕山早期至中期该地区经历了多期岩浆演化,且持续时间较长,而伟晶岩的稀有金属矿化发生在岩浆活动末期的白垩纪,体现了区域岩浆多期次的分异演化作用导致稀有金属逐渐富集成矿的过程.这些地质现象说明,幕阜山区域在印支期经历了广泛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进入燕山期后构造背景开始由陆内碰撞挤压向伸展减薄转变,在岩石圈伸展过程中经由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的影响,下地壳发生熔融,多期次岩浆活动导致了最终的稀有金属成矿.
引用
收藏
页码:1684 / 169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东秦岭中生代石瑶沟隐伏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侯红星 ;
张德会 ;
张荣臻 .
地球科学, 2016, 41 (10) :1665-1682
[2]   浙西大铜坑斑岩型钨钼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 [J].
胡开明 ;
唐增才 ;
孟祥随 ;
周汉文 ;
董学发 ;
杜雄 ;
陈忠大 .
地球科学, 2016, 41 (09) :1435-1450
[3]   浙江龙游地区基性及镁质变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J].
董学发 ;
唐增才 ;
陈忠大 ;
余盛强 ;
赵旭东 ;
周宗尧 ;
吴小勇 ;
肖庆辉 .
地球科学, 2016, 41 (08) :1322-1333
[4]  
The Metallogenetic Regularities of Lithium Deposits in China[J]. LI Jiankang,ZOU Tianren,LIU Xifang,WANG Denghong,DING Xin.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5(02)
[5]   广西栗木泡水岭印支期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娄峰 ;
伍静 ;
陈国辉 .
地质通报, 2014, 33 (07) :960-965
[6]   江南隆起带幕阜山岩体新生代剥蚀冷却的低温热年代学证据 [J].
石红才 ;
施小斌 ;
杨小秋 ;
蒋海燕 .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 (06) :1945-1957
[7]   阿尔泰造山带阿巴宫花岗岩体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J].
刘锋 ;
杨富全 ;
毛景文 ;
柴凤梅 ;
耿新霞 .
岩石学报, 2009, 25 (06) :1416-1425
[8]   华南晚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结束时限研究——兼与华北燕山地区对比 [J].
邢光福 ;
卢清地 ;
陈荣 ;
张正义 ;
聂童春 ;
李龙明 ;
黄家龙 ;
林敏 .
地质学报, 2008, (04) :451-463
[9]   中俄阿尔泰山中生代花岗岩与稀有金属矿床的初步对比分析 [J].
韩宝福 .
岩石学报, 2008, 24 (04) :655-660
[10]   区域构造体制对湘东南印支期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成矿能力的重要意义——以千里山岩体和王仙岭岩体为例 [J].
柏道远 ;
贾宝华 ;
李金冬 ;
王先辉 ;
马铁球 ;
张晓阳 ;
陈必河 .
矿床地质, 2007, (05) :48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