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中生代石瑶沟隐伏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16
作者
侯红星 [1 ,2 ]
张德会 [1 ]
张荣臻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二总队
关键词
华北陆块南缘; 东秦岭; 石瑶沟隐伏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钼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070901 ;
摘要
石瑶沟花岗岩是华北陆块南缘东秦岭熊耳山地区近年来发现的首个埋藏在地下,与钼矿化有关的隐伏花岗岩体.主要岩性为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主体形成时期为140.46±0.59Ma136.53±0.44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石瑶沟花岗岩SiO2=70.27%73.22%,Al2O3=12.71%14.96%,MgO=0.23%0.54%,全碱(K2O+Na2O)含量(质量百分比)变化范围为6.43%11.78%,显示高硅、富碱特征.里特曼指数(δ)变化范围为2.11~3.02,AR介于1.48~5.73之间,为钙碱性;ACNK值=0.95~1.01,属准铝质-过铝质I型花岗岩.岩体稀土总量(∑REE)变化于147×10-6~322×10-6,LREE/HREE比值变化于15.2~25.2,LaN/YbN=19.1~50.5×10-6,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高,在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模式图上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左陡右平的右倾斜型.岩体Sr含量变化较大(133×10-6~759×10-6,平均371×10-6),Y、Yb含量(Y=10.02×10-6~18.80×10-6,平均12.57×10-6;Yb=1.16×10-6~2.02×10-6,平均1.40×10-6)和Sr/Y比值(12.77~61.66,平均30.44)低,具中等-弱的负Eu异常(δEu=0.53~0.71,平均0.62),反映岩浆发生过长石分离结晶作用.石瑶沟花岗岩Isr=0.707 44~0.713 84,εSr(t)=44.1~134.9,εNd(t)=-12.96-13.46,其tDM2=2.00~2.01Ga,显示其与附近中生代合峪花岗岩基具同源性,岩浆源区包括南秦岭地块、扬子陆块以及部分太华群、熊耳群物质.综合石瑶沟隐伏花岗岩特征和区域地质演化,可得出结论:东秦岭地区在侏罗纪前的陆内俯冲体制下,南秦岭地块及扬子基底向华北陆块下俯冲碰撞使地壳加厚,侏罗纪-白垩纪之交的挤压向伸展转换过程中形成的减压增温环境,使该区中-下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最终在早白垩世形成石瑶沟花岗岩.
引用
收藏
页码:1665 / 1682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东秦岭花山复式岩基中蒿坪与金山庙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组成 [J].
肖娥 ;
胡建 ;
张遵忠 ;
戴宝章 ;
王艳芬 ;
李海勇 .
岩石学报, 2012, 28 (12) :4031-4046
[2]   秦岭—大别山地区钼矿类型与矿化组合特征 [J].
卢欣祥 ;
罗照华 ;
黄凡 ;
谷德敏 ;
李明立 ;
杨宗峰 ;
黄丹峰 ;
梁涛 ;
刘传权 ;
张震 ;
高源 .
中国地质, 2011, 38 (06) :1518-1535
[3]   华北陆块南缘中生代合峪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J].
高昕宇 ;
赵太平 ;
原振雷 ;
周艳艳 ;
高剑峰 .
岩石学报, 2010, 26 (12) :3485-3506
[4]   秦岭印支期构造背景、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 [J].
陈衍景 .
中国地质, 2010, 37 (04) :854-865
[5]   东秦岭栾川铅锌银矿田辉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成矿时代 [J].
包志伟 ;
李创举 ;
祁进平 .
岩石学报, 2009, 25 (11) :2951-2956
[6]   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研究的重要进展和问题 [J].
陈衍景 ;
翟明国 ;
蒋少涌 .
岩石学报, 2009, 25 (11) :2695-2726
[7]   花岗岩构造环境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三 [J].
张旗 ;
潘国强 ;
李承东 ;
金惟俊 ;
贾秀勤 .
岩石学报, 2007, (11) :2683-2698
[8]   花岗岩的Sr-Yb分类及其地质意义 [J].
张旗 ;
王焰 ;
李承东 ;
王元龙 ;
金惟俊 ;
贾秀勤 .
岩石学报, 2006, (09) :2249-2269
[9]   东秦岭东沟超大型斑岩钼矿SHRIMP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叶会寿 ;
毛景文 ;
李永峰 ;
郭保健 ;
张长青 ;
刘王君 ;
闫全人 ;
刘国印 .
地质学报, 2006, (07) :1078-1088
[10]   东秦岭钼矿类型、特征、成矿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J].
李永峰 ;
毛景文 ;
胡华斌 ;
郭保健 ;
白凤军 .
矿床地质, 2005, (03) :29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