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中生代石瑶沟隐伏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16
作者
侯红星 [1 ,2 ]
张德会 [1 ]
张荣臻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二总队
关键词
华北陆块南缘; 东秦岭; 石瑶沟隐伏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钼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070901 ;
摘要
石瑶沟花岗岩是华北陆块南缘东秦岭熊耳山地区近年来发现的首个埋藏在地下,与钼矿化有关的隐伏花岗岩体.主要岩性为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主体形成时期为140.46±0.59Ma136.53±0.44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石瑶沟花岗岩SiO2=70.27%73.22%,Al2O3=12.71%14.96%,MgO=0.23%0.54%,全碱(K2O+Na2O)含量(质量百分比)变化范围为6.43%11.78%,显示高硅、富碱特征.里特曼指数(δ)变化范围为2.11~3.02,AR介于1.48~5.73之间,为钙碱性;ACNK值=0.95~1.01,属准铝质-过铝质I型花岗岩.岩体稀土总量(∑REE)变化于147×10-6~322×10-6,LREE/HREE比值变化于15.2~25.2,LaN/YbN=19.1~50.5×10-6,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高,在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模式图上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左陡右平的右倾斜型.岩体Sr含量变化较大(133×10-6~759×10-6,平均371×10-6),Y、Yb含量(Y=10.02×10-6~18.80×10-6,平均12.57×10-6;Yb=1.16×10-6~2.02×10-6,平均1.40×10-6)和Sr/Y比值(12.77~61.66,平均30.44)低,具中等-弱的负Eu异常(δEu=0.53~0.71,平均0.62),反映岩浆发生过长石分离结晶作用.石瑶沟花岗岩Isr=0.707 44~0.713 84,εSr(t)=44.1~134.9,εNd(t)=-12.96-13.46,其tDM2=2.00~2.01Ga,显示其与附近中生代合峪花岗岩基具同源性,岩浆源区包括南秦岭地块、扬子陆块以及部分太华群、熊耳群物质.综合石瑶沟隐伏花岗岩特征和区域地质演化,可得出结论:东秦岭地区在侏罗纪前的陆内俯冲体制下,南秦岭地块及扬子基底向华北陆块下俯冲碰撞使地壳加厚,侏罗纪-白垩纪之交的挤压向伸展转换过程中形成的减压增温环境,使该区中-下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最终在早白垩世形成石瑶沟花岗岩.
引用
收藏
页码:1665 / 1682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21]  
Post-collisional strongly peraluminous granites[J] . Paul J Sylvester.LITHOS . 1998 (1)
[22]  
Magma sources for Mesozoic anorogenic granites of the White Mountain magma series, New England, USA[J] . K. A. Foland,J. C. Allen.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91 (2)
[23]   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J].
毛景文 ;
谢桂青 ;
张作衡 ;
李晓峰 ;
王义天 ;
张长青 ;
李永峰 .
岩石学报, 2005, (01) :171-190
[24]   东秦岭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成矿动力学背景 [J].
李永峰 ;
王春秋 ;
白凤军 ;
宋艳玲 .
矿产与地质, 2004, (06) :571-578
[25]  
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矿床地质和包裹体研究[J]. 陈衍景,李晶,Franco Pirajno,林治家,王海华.矿物岩石. 2004(03)
[26]   Adakitic火成岩对大陆地壳增厚过程的指示:以青藏北部火山岩为例 [J].
许继峰 ;
王强 .
地学前缘, 2003, (04) :401-406
[27]   东北地区新生代侵入体的锆石激光探针U-Pb年龄测定与稀土元素成分分析 [J].
袁洪林 ;
吴福元 ;
高山 ;
柳小明 ;
徐平 ;
孙德有 .
科学通报, 2003, (14) :1511-1520
[28]   华北及邻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从金属矿床年龄精测得到启示 [J].
毛景文 ;
张作衡 ;
余金杰 ;
王义天 ;
牛宝贵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289-299
[29]   中国东部燕山期高Sr低Y型中酸性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对中国东部地壳厚度的制约 [J].
葛小月 ;
李献华 ;
陈志刚 ;
李伍平 .
科学通报, 2002, (06) :474-480
[30]   东秦岭钼矿带成岩成矿背景及时空统一性 [J].
张正伟 ;
朱炳泉 ;
常向阳 ;
强立志 ;
温明星 .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3) :307-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