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隆起带幕阜山岩体新生代剥蚀冷却的低温热年代学证据

被引:21
作者
石红才 [1 ,2 ]
施小斌 [1 ]
杨小秋 [1 ]
蒋海燕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幕阜山岩体; 低温热年代学; 江南隆起; 构造演化史; 裂变径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江南隆起位于扬子与华夏地块的碰撞汇聚带,是研究华南大地构造演化的关键地质单元.本文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及(U-Th-Sm)/He年龄分布特征定性分析与径迹长度分布数据定量模拟相结合,主要研究了幕阜山岩体新生代的隆升与剥蚀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对其构造-热演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自晚白垩世持续隆升以来,幕阜山岩体经历的平均剥蚀厚度约4800m.在不同岩体间,隆升过程及幅度存在差异,空间上具有非均匀性.热史结果显示幕阜山岩体经历了3期剥蚀,其中两期快速剥蚀分别发生在晚白垩世-古近纪(80~50Ma)和10Ma以来,而这之间为一期缓慢剥蚀过程.研究区古近纪的快速剥蚀反映了中-下扬子喜山期大规模伸展断陷作用造成的肩部块体快速剥蚀事件;约10Ma以来的快速剥蚀是对太平洋板块向西运动的响应.幕阜山岩体自燕山晚期以来的隆升剥蚀作用具有良好的盆地沉积响应,三期隆升剥蚀事件与研究区构造演化的动力学背景相吻合.
引用
收藏
页码:1945 / 195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Closure temperature of(U-Th)/He system in apatite obtained from natural drillhole samples in the Tarim basin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J]. CHANG Jian 1,2 & QIU NanSheng 1,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Resource and Prospect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2 Basin and Reservoir Research Center,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26)
[2]   扬子、华夏古板块会聚带在湖南的位置 [J].
饶家荣 ;
肖海云 ;
刘耀荣 ;
柏道远 ;
邓延林 .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 (02) :484-502
[3]   湘东北幕阜山含绿帘石花岗闪长岩岩浆的上升速率:岩相学和矿物化学证据 [J].
邹慧娟 ;
马昌前 ;
王连训 .
地质学报, 2011, 85 (03) :366-378
[4]   江南隆起带北缘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石英ESR年代学研究 [J].
朱清波 ;
杨坤光 ;
程万强 .
现代地质, 2011, 25 (01) :31-38
[5]   湘东北湘阴凹陷控盆断裂特征、盆地性质及动力机制研究 [J].
柏道远 ;
刘波 ;
倪艳军 ;
马铁球 ;
王先辉 ;
彭云益 ;
李纲 .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0, 31 (03) :157-168
[6]   湘鄂西-川东中生代陆内递进扩展变形:来自裂变径迹和平衡剖面的证据 [J].
梅廉夫 ;
刘昭茜 ;
汤济广 ;
沈传波 ;
凡元芳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2) :161-174
[7]   鄂东南小岩体分布及其基本特征 [J].
刘晓妮 ;
孔繁河 ;
杨培 ;
刘忠明 ;
朱琳 ;
李红 .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9, 23 (04) :390-395
[8]   (U-Th)/He年龄在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研究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KQ1井为例 [J].
邱楠生 ;
Peter Reiners ;
梅庆华 ;
姜光 ;
Nicolesco Stefan ;
陶成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7) :1825-1835
[9]   江汉盆地周缘中、新生代构造隆升裂变径迹记录 [J].
王韶华 ;
罗开平 ;
刘光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3) :255-259
[10]   湘东北地区连云山花岗岩的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暗示 [J].
许德如 ;
王力 ;
李鹏春 ;
陈广浩 ;
贺转利 ;
符巩固 ;
吴俊 .
岩石学报, 2009, 25 (05) :1056-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