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隆起带北缘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石英ESR年代学研究

被引:17
作者
朱清波 [1 ]
杨坤光 [1 ,2 ]
程万强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ESR测年; 江南隆起带; 新生代; 喜山期; 构造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运用α石英热活化ESR定年法对江南隆起带北缘35件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江南隆起带北缘的石英脉ESR年龄范围在195.8~3.4 Ma之间,主要集中在喜山期(75~3.4 Ma)。结合其他地质证据,江南隆起带北缘新生代构造演化可以划分为伸展断陷期(75~61.5 Ma)和挤压隆升期(43.2~3.4 Ma)两个阶段。前者以发育正断层和断陷盆地为特征,后者以重力滑脱构造为特征。喜山期的构造作用对先存构造进行了强烈的改造,包括南华北、中下扬子和江南隆起带北缘的整个中国东部地区在喜山期都经历了显著的构造活动。ESR测年结果与江南隆起带已有地质事实相吻合,检验了ESR测年的可靠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东秦岭—大别及两侧的大地构造旋回与油气勘探领域 [J].
何治亮 ;
程喆 ;
徐旭辉 ;
何明喜 ;
郭占峰 .
石油实验地质, 2009, (02) :109-118
[2]   中上扬子盆地叠加、改造类型及油气勘探前景 [J].
倪新锋 ;
陈洪德 ;
韦东晓 ;
刘文均 .
地质学报, 2009, 83 (04) :468-477
[3]   中、下扬子区中、新生代陆内对冲带的形成及解体 [J].
梅廉夫 ;
戴少武 ;
沈传波 ;
汤济广 .
地质科技情报, 2008, (04) :1-7+14
[4]   江汉平原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演化 [J].
李昌鸿 ;
刘新民 ;
付宜兴 ;
王有来 ;
郭战峰 .
地质科技情报, 2008, (02) :34-38
[5]   断层泥ESR测年在南方地区地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以萧山—球川断裂(富阳—盐官段)为例 [J].
姚琪 ;
陈汉林 ;
叶建青 ;
张微 ;
李启敏 ;
刘静伟 .
科技通报, 2008, (01) :5-10
[6]   扬子板内递进变形——南方构造问题之二 [J].
丁道桂 ;
刘光祥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3) :238-246+252
[7]   古生代与三叠纪中国各陆块在全球古大陆再造中的位置与运动学特征 [J].
万天丰 ;
朱鸿 .
现代地质, 2007, (01) :1-13
[8]   华南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的多地质要素约束——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中生代地质研究的启示 [J].
柏道远 ;
黄建中 ;
李金冬 ;
王先辉 ;
马铁球 ;
张晓阳 ;
陈必河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7, (01) :1-13
[9]   江南隆起带褶皱基底变质变形温压条件研究 [J].
李民 ;
章泽军 .
地球学报, 2006, (06) :543-550
[10]   下扬子地区热历史与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潜力 [J].
袁玉松 ;
郭彤楼 ;
付孝悦 ;
卢庆治 ;
胡圣标 .
现代地质, 2006, (02) :28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