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 条
江汉平原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23
作者:
李昌鸿
刘新民
付宜兴
王有来
郭战峰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中、古生界;
构造格架;
弧形构造;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江汉平原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印支期以来江汉平原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和改造,中、古生界的构造特征总体以南北造山对冲挤压为特点,形成南部受控于雪峰-江南造山带的八面山-大磨山弧形构造带和北部受控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大洪山弧形构造带两大弧形构造体系,且以南部弧形构造带为主体。早燕山期是弧形构造的主要发育期,南部弧形构造带首先形成雏形,前缘断裂为问安寺-纪山寺-潜北-天门河断裂,随后秦岭-大别碰撞造山,产生自北东向南西的挤压应力,北部大洪山弧形构造带开始发育,并对南部弧形构造带产生叠加和改造作用,在荆州-大冶地区形成对冲干涉构造带;晚燕山-早喜山期,构造负反转,荆州-沔阳地区强烈断陷,使得对冲干涉构造带隐伏于江汉盆地白垩-新近系之下,成为隐伏前锋构造。多期次的构造作用,使研究区发育挤压收缩构造、走滑压扭构造及伸展反转构造三大类基本构造样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8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