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扬子盆地叠加、改造类型及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18
作者
倪新锋 [1 ,2 ,3 ]
陈洪德 [4 ]
韦东晓 [3 ]
刘文均 [4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3]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4]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盆地叠加类型; 改造作用; 成藏效应; 油气勘探; 中上扬子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盆地的叠加、改造作用建设性或破坏性地影响了中上扬子叠合盆地不同构造阶段油气资源的形成、运移和成藏过程。从盆地演化及生储盖组合的角度将盆地叠合关系分为覆盖型(连续覆盖型、间断覆盖型)以及非覆盖型(下组合保持型、上组合保持型)。不同的覆盖关系对烃类的生成、演化、运移、保存或破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盆地演化过程中多旋回构造运动所产生的隆起、坳陷、冲断、褶皱、块断、隆升以及热动力作用等多种方式导致的改造,均对古生代海相盆地油气成藏产生程度不同、利弊不一的影响。最后指出不同覆盖类型的盆地中,以连续覆盖型盆地的前景最为优越;具有间断覆盖特点的江汉南部的沉湖-土地堂复向斜,地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下组合保持型地区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上组合保持型覆盖地区,其油气前景很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对于那些由于大型推覆构造所形成的特殊覆盖关系中,下盘海相地层中的油气成藏和勘探值得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468 / 47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南方显生宙大地构造演化简史 [J].
王清晨 ;
蔡立国 .
地质学报, 2007, (08) :1025-1040
[2]   中上扬子地区海相油气勘探前景 [J].
陈洪德 ;
庞林 ;
倪新锋 ;
郝毅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1) :13-18
[3]   盆山耦合关系的讨论——以洞庭盆地与周边造山带为例 [J].
戴传瑞 ;
张廷山 ;
郑华平 ;
叶舟 ;
梁兴 ;
姜照勇 ;
黄世伟 ;
胡清雄 .
沉积学报, 2006, (05) :657-665
[4]   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富集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J].
张水昌 ;
朱光有 .
石油学报, 2006, (05) :1-8
[5]   下扬子独立地块海相残留盆地油气勘探方向探讨 [J].
叶舟 ;
梁兴 ;
马力 ;
张廷山 ;
徐克定 .
地质科学, 2006, (03) :523-548
[6]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油气成藏特点与勘探方向 [J].
肖开华 ;
沃玉进 ;
周雁 ;
田海芹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3) :316-325
[7]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期沉积特征与沉积格局 [J].
马永生 ;
牟传龙 ;
郭旭升 ;
谭钦银 ;
余谦 .
地质论评, 2006, (01) :25-29+153
[8]   中国板块构造对油气盆地演化和油气分布特征的控制 [J].
靳久强 ;
宋建国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1) :2-8+22
[9]   松潘-阿坝地区盆地演化及油气远景 [J].
蔡立国 ;
刘伟新 ;
宋立珩 ;
王守德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1) :92-98
[10]   “盆”“山”耦合和脱耦在含油气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J].
吴根耀 ;
马力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6) :64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