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9 条
下扬子独立地块海相残留盆地油气勘探方向探讨
被引:35
作者:
叶舟
[1
]
梁兴
[2
]
马力
[3
]
张廷山
[1
]
徐克定
[2
]
机构:
[1]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公司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来源:
关键词:
改造型残留叠合盆地;
海相烃源岩;
二次生烃;
晚期成藏;
勘探方向;
下扬子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8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强烈的燕山期造山运动使下扬子独立地块海相原型盆地和前陆盆地被改造成冲断、剥蚀严重的燕山高原,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形成张裂断陷盆地叠置,最终使其成为具有由前白垩系挤压冲断体系和上白垩统—新近系伸展断-坳陷体系组成双层结构的改造型残留叠合盆地。这既造成下扬子海相古生-中生界油气地质高复杂性,又造就了残存于晚期上白垩统—新近系断-坳陷盆地下伏的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和晚期成藏优势。各个古近纪伸展断陷往往是独立的海相烃源含油气保存单元,古近-新近系区域盖层共同构筑的沉积重建型整体封闭保存体系和具晚期混源特色的海相有效烃源是海相含油气保存单元晚期成藏的基础,时空匹配的有效成藏组合是晚期成藏的必要条件。南黄海、苏北盆地是下扬子区沉积重建型整体封闭体系最好的构造单元,也是海相烃源晚期成藏的主要场所,印支和燕山运动不整合面上下、浦口组、泰州组和阜宁组一段是海相烃源古生中储或古生新储晚期成藏的主要层位,盐城、阜宁、海安、高邮、溱潼和黄桥—如皋断陷保存单位是首选勘探靶区。
引用
收藏
页码:523 / 548
页数:2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