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北湘阴凹陷控盆断裂特征、盆地性质及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16
作者
柏道远 [1 ]
刘波 [2 ]
倪艳军 [1 ]
马铁球 [1 ]
王先辉 [1 ]
彭云益 [1 ]
李纲 [1 ]
机构
[1]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2] 湖南省常德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关键词
白垩纪-古近纪; 湘阴凹陷; 断裂特征; 盆地性质; 动力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对白垩纪-古近纪洞庭盆地东部湘阴凹陷的北部进行了地表地质调查与研究。凹陷呈NE走向,沉积岩层倾向南东,且自南东往北西倾角变陡。凹陷南段宽、北段窄,其南东边界分别为倾向NW的公田断裂和忠防断裂,两断裂之间以走向NW、倾向南西的白羊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相连接。公田断裂为正断裂,白羊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为右旋平移正断裂,忠防断裂为左行平移正断裂;公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均经历了自韧性→脆性的转变过程。凹陷内部发育NENNE向小型同成盆正断裂。上述信息表明:①湘阴凹陷为箕状断陷盆地;②公田断裂和忠防断裂的拉张活动控制了凹陷的形成和发展,区域N(N)E向左旋走滑应力场对凹陷北段有一定影响;③白羊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属横向调整断裂;④凹陷发展及其沉积充填,与南东面幕阜山隆起的抬升与剥蚀(包括沉积剥蚀和构造剥蚀)相耦合。结合区域资料,讨论认为湘阴凹陷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受本地区特有的地幔上隆深部构造背景与中国东南部区域张性构造环境的双重制约,并以前者为主;凹陷走向主要受区域NNE向左行走滑应力场的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江南造山带北部早中生代岳阳—赤壁断褶带构造特征及变形机制研究 [J].
柏道远 ;
倪艳军 ;
李送文 ;
马铁球 ;
王先辉 ;
彭云益 ;
李纲 .
中国地质, 2009, 36 (05) :996-1009
[2]   南岭中段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J].
柏道远 ;
马铁球 ;
王先辉 ;
张晓阳 ;
陈必河 .
中国地质, 2008, (03) :436-455
[3]   伸展褶皱作用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汪新文 .
现代地质, 2008, (01) :60-69
[4]   湘东南地区中、新生代山体隆升过程的热年代学研究 [J].
柏道远 ;
黄建中 ;
孟德保 ;
马铁球 ;
王先辉 ;
张晓阳 ;
陈必河 .
地球学报, 2006, (06) :525-536
[5]   湘东南印支期褶皱特征及形成机制 [J].
柏道远 ;
王先辉 ;
马铁球 ;
张晓阳 ;
陈必河 .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6, (04) :50-57
[6]   湖南炎陵印支期隔槽式褶皱形成机制 [J].
柏道远 ;
陈建成 ;
孟德保 ;
王先辉 ;
马铁球 ;
张晓阳 ;
陈必河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 (04) :10-14
[7]   盆山耦合关系的讨论——以洞庭盆地与周边造山带为例 [J].
戴传瑞 ;
张廷山 ;
郑华平 ;
叶舟 ;
梁兴 ;
姜照勇 ;
黄世伟 ;
胡清雄 .
沉积学报, 2006, (05) :657-665
[8]   湘东北地区晚燕山期细碧质玄武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J].
许德如 ;
贺转利 ;
李鹏春 ;
陈广浩 ;
夏斌 ;
符巩固 .
地质科学, 2006, (02) :311-332
[9]   江汉盆地印支—喜马拉雅期构造演化与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及勘探方向 [J].
刘春平 ;
王拥军 ;
林娟华 ;
袁井菊 .
中国石油勘探, 2006, (02) :24-29+71
[10]   湖南邵阳—郴州北西向断裂左旋走滑暨水口山—香花岭南北向构造成因 [J].
柏道远 ;
黄建中 ;
王先辉 ;
马铁球 ;
张晓阳 ;
陈必河 .
中国地质, 2006, (01) :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