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撒岱沟门斑岩型钼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23
作者
代军治 [1 ]
谢桂青 [1 ]
段焕春 [1 ]
杨富全 [1 ]
赵财胜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撒岱沟门钼矿床; 流体包裹体; 流体演化; 不混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65 [钼];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撒岱沟门钼矿床位于河北省境内,是该区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钼矿床,矿体分布于二长花岗岩体内,钼矿化主要与微斜长石化、硅化、白云母化关系密切。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撒岱沟门钼矿床主要发育3种类型的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和CO2包裹体。成矿前与成矿期后流体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分剐为280℃~452℃、5.4%~18.4%NaCl eq和153℃~279℃、3.9%~9.7%NaCl eq;成矿期流体中3类包裹体都发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0℃~370℃,盐度4.3%~14.4%NaCl eq;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撒岱沟门钼矿床石英中的δD为-82‰~-98‰,δ18OH2O为0.1‰~6.2‰,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有大气水的混入。成矿流体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3个阶段的流体演化:早期岩浆脱水、脱气,成矿期不混溶作用和晚期大气水混合,其中,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对辉钼矿的沉淀成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519 / 252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斑岩铜矿的源岩或源区探讨
    芮宗瑶
    张立生
    陈振宇
    王龙生
    刘玉琳
    王义天
    [J]. 岩石学报, 2004, (02) : 229 - 238
  • [2] 挥发份在夕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形成中的作用
    芮宗瑶
    赵一鸣
    王龙生
    王义天
    [J]. 矿床地质, 2003, (02) : 141 - 148
  • [3] 论斑岩铜矿的成因
    陈文明
    [J]. 现代地质, 2002, (01) : 1 - 8
  • [4] 斑岩铜矿研究的若干进展
    王奖臻
    李朝阳
    胡瑞忠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4) : 514 - 519
  • [5]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流体相分离作用及其成矿意义
    王可勇
    姚书振
    吕新彪
    [J]. 地球学报, 2001, (01) : 35 - 38
  • [6] 金堆城超大型钼矿床水-岩δD-δ18O同位素交换体系理论模型及成矿流体来源
    孙晓明
    任启江
    杨荣勇
    徐兆文
    刘孝善
    [J]. 地质地球化学, 1998, (02) : 16 - 21
  • [7] 华北地台钼(铜)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辉钼矿铼-锇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黄典豪
    杜安道
    吴澄宇
    刘兰笙
    孙亚莉
    邹晓秋
    [J]. 矿床地质, 1996, (04) : 78 - 81+83-86
  • [8] 流体包裹体热力学[M]. 地质出版社 , 刘斌,沈昆著, 1999
  • [9] 流体包裹体地质学[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张文淮,陈紫英主编, 1993
  • [10] 成岩成矿理论与找矿[M].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张理刚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