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风险投资的介入与退出动机研究

被引:22
作者
吴翠凤
吴世农
刘威
机构
[1]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风险投资; IPO; 认证监督; 追求声誉; 创业板;
D O I
10.19616/j.cnki.bmj.2012.10.017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迄今为止,风险投资(简称VC)在创业企业中的作用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国外学术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是"认证监督";二是"追求声誉"。本文通过收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10月~2011年12月的有关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探讨VC在我国创业企业中的作用与动机。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VC介入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主要目的并非是发挥认证监督作用,而是注重追求声誉,且强烈追逐声誉的动机实质上是"追逐利润"。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有VC介入的上市公司其上市首日折价率显著高于没有VC介入的上市公司,可见VC在创业企业中注重"追求声誉";(2)通过减持,VC收益颇丰,获得了显著的正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3)VC减持之后,上市公司的创利和创现能力都显著下降,表明VC择机退出且并未发挥其强化公司治理的认证监督与提升公司价值的作用。总之,本文发现了我国VC的作用有别于国外的研究结论,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展中,VC在介入时旨在"追求声誉",在退出时旨在"追逐利益",不仅赢得了"成功上市的神话",也获得了"高额的收益",可谓"名利双收",但却忽略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治理,给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
引用
收藏
页码:128 / 13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风险投资参与对中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折价的影响——不同证券市场的比较 [J].
陈工孟 ;
俞欣 ;
寇祥河 .
经济研究, 2011, 46 (05) :74-85
[2]   创业投资管理对企业绩效表现的影响 [J].
贾宁 ;
李丹 .
南开管理评论, 2011, 14 (01) :96-106
[3]   股票减持过程中的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 [J].
吴育辉 ;
吴世农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5) :121-130
[4]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许年行.厦门大学. 2007
[5]  
中国风险投资年鉴[M].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成思危主编, 2004
[6]   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 [J].
Faccio, M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6, 96 (01) :369-386
[7]  
Grandstanding, certification and the underpricing of venture capital backed IPOs[J] . Peggy M. Lee,Sunil Wahal.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2004 (2)
[8]  
Seize the state, seize the day: state capture and influence in transition economies[J] . Joel S Hellman,Geraint Jones,Daniel Kaufmann.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 2003 (4)
[9]  
Control as a motivation for underpricing: a comparison of dual and single-class IPOs[J] . Scott B Smart,Chad J Zutter.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2003 (1)
[10]  
The Underpricing of Venture and Nonventure Capital IPO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 Bill B. Francis,Iftekhar Hasan.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 200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