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

被引:34
作者
劳东燕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犯罪故意; 故意犯; 成立范围; 过失犯; 犯罪构成; 要素分析模式; 罪过形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68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论主要罪过 [J].
周光权 .
现代法学, 2007, (02) :38-48
[2]   罪过形式的确定——刑法第15条第2款“法律有规定”的含义 [J].
张明楷 .
法学研究, 2006, (03) :98-111
[3]   我国刑法中的复杂罪过研究 [J].
王安异 ;
毛卉武汉市人大常委会法规室综合处 .
法学评论, 2005, (06) :27-33
[4]   论盗窃故意的认识内容 [J].
张明楷 .
法学, 2004, (11) :62-72
[5]   偷窃“天价”科研试验品行为的定性 [J].
周光权 .
法学, 2004, (09) :43-47
[6]   刑法中的严格责任研究 [J].
刘仁文 .
比较法研究, 2001, (01) :44-59
[7]   “客观的超过要素”概念之提倡 [J].
张明楷 .
法学研究, 1999, (03) :24-33
[8]   复合罪过形式探析——刑法理论对现行刑法内含的新法律现象之解读 [J].
储槐植 ;
杨书文 .
法学研究, 1999, (01) :49-56
[9]  
口授刑法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陈兴良, 2007
[10]  
刑法总论问题思考[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黎宏,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