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耳山Au-Ag-Pb-Mo矿集区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被引:124
作者
郭保健
李永峰
王志光
叶会寿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
[4] 郑州
[5] 北京
关键词
矿床类型; 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 找矿方向; 熊耳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2 [金属矿床(总论)];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熊耳山地区是华北地块南缘继小秦岭金矿田之后发现的又一金银铅钼矿集中区。该区经历了发生于中国东部燕山期的构造体制大转换和岩石圈减薄事件,产出了大量燕山期热液金矿床及银、铅、钼矿床,发育了不同的矿床类型: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构造蚀变岩型银铅矿和斑岩型钼矿。文章讨论了该区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构造背景,各种矿床类型的特征、成岩成矿时间及其相互关系、成矿规律、成矿模式并提出了找矿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J].
毛景文 ;
谢桂青 ;
张作衡 ;
李晓峰 ;
王义天 ;
张长青 ;
李永峰 .
岩石学报, 2005, (01) :171-190
[2]   豫西公峪金矿床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J].
张侍威 .
地质与勘探, 2004, (05) :12-15
[3]   河南公峪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J].
李莉 ;
齐金忠 .
矿床地质, 2002, 21(S1) (S1) :625-628
[4]   河南小秦岭金矿区Q875脉中深部矿化蚀变岩的~(40)Ar-~(39)Ar年龄及其意义 [J].
王义天 ;
毛景文 ;
卢欣祥 ;
叶安旺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2, (18) :1427-1431
[5]   青岗坪金矿区拆离断层系统的控矿作用 [J].
赵锡岩 ;
刘国明 ;
陈德杰 ;
翟东兴 ;
张巧梅 .
地质与勘探, 2002, (03) :38-41
[6]   熊耳山银铅成矿区物探找矿方法应用研究 [J].
张瑜麟 .
地质与勘探, 2001, (06) :46-50
[7]   嵩县祁雨沟金矿成矿时代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 [J].
王义天 ;
毛景文 ;
卢欣祥 .
地质论评, 2001, (05) :551-555
[8]   再论同位成矿与找矿 [J].
梅友松 ;
汪东波 ;
金浚 ;
刘国平 ;
邵世才 .
地质与勘探, 2000, (05) :5-10
[9]   熊耳山北坡拆离断层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金银矿化的关系 [J].
郭保健 ;
徐孟罗 ;
王志光 ;
戴塔根 .
矿产与地质, 1997, (01) :21-26
[10]   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 [J].
张国伟 ;
孟庆任 ;
于在平 ;
孙勇 ;
周鼎武 ;
郭安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3) :19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