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巨桉树干液流动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12
作者
王志超
杜阿朋
机构
[1]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
关键词
尾巨桉; 树干液流; 环境因子; 热扩散式探针法;
D O I
10.13759/j.cnki.dlxb.20160509.017
中图分类号
S792.39 [桉];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为了正确认识桉树的耗水规律,利用热扩散探针法对2~3年生尾巨桉树干液流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其动态特征,并利用自动气象站同步测定林分气象条件,分析各气象因子与液流的关系。结果表明:2~3年生尾巨桉树干液流白天变化幅度较大,呈单峰曲线,占全天液流量的85%以上,变化特征与4年生尾巨桉相似,日平均树干液流密度为5.06 m L·h-1·cm-2较4~6年生尾巨桉日平均液流密度大,夜间液流曲线平坦且较弱,夜晚平均树干液流密度为1.79 m L·h-1·cm-2是4年生的3.8倍。不同月份间晴天的树干液流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天气条件下,晴天的液流启动时间最早(7:00),达到峰值所需时间最短(4.5 h),且液流峰值最大(18.47 m L·h-1·cm-2),持续时间最长,日液流量也最大;其次是阴天,最后为雨天。2~3年生尾巨桉树干液流密度与大气温度、风速、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以及水汽压亏缺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空气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468、0.127、0.903、0.909、0.778、-0.626,这与4年生尾巨桉影响因子略有不同;日耗水量与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空气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489、0.489、0.523、0.408、-0.184。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广东桉树人工林耗水量研究.[D].张宁南.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 02
[2]  
河北省平山县石质山区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征研究.[D].刘春鹏.河北农业大学.2011, 07
[3]  
Transpiration; canopy conductance and the decoupling coefficient of a lowland mixed dipterocarp forest in Sarawak; Borneo: dry spell effects.[J].Tomo’omi Kumagai;Taku M Saitoh;Yoshinobu Sato;Toshiyuki Morooka;Odair J Manfroi;Koichiro Kuraji;Masakazu Suzuki.Journal of Hydrology.2004, 1
[4]   不同天气条件下‘库车白杏’树干液流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刘温泉 ;
潘存德 .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 (31) :14-18
[5]   半干旱地区城市环境下樟子松蒸腾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J].
陈彪 ;
陈立欣 ;
刘清泉 ;
刘平生 ;
张志强 .
生态学报, 2015, 35 (15) :5076-5084
[6]   荔枝树干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J].
凡超 ;
邱燕萍 ;
李志强 ;
李建光 ;
张邦跃 ;
袁沛元 .
生态学报, 2014, 34 (09) :2401-2410
[7]   长三角区麻栎树干液流的季节变化特征 [J].
刘鑫 ;
张金池 ;
汪春林 ;
庄家尧 ;
韩诚 ;
顾哲衍 ;
杨志华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3, (06) :66-73
[8]   陕西榆林地区旱柳和小叶杨夜间树干液流变化特征分析 [J].
尹立河 ;
黄金廷 ;
王晓勇 ;
董佳秋 ;
马洪云 ;
张俊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08) :85-90
[9]   尾巨桉树干液流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王文 ;
朱烨 ;
诸葛绪霞 ;
罗智锋 .
水土保持通报, 2013, 33 (03) :159-164
[10]   干热河谷大叶相思树干液流季节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J].
王小菲 ;
孙永玉 ;
李昆 ;
张春华 ;
李彬 .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02) :14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