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延安大生产运动中农村“新女性”形象的内容与传播

被引:2
作者
黄华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延安; 大生产运动; 新女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对中国女性的理解,一般受到三种话语形式的影响,传统—现代、西方女权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话语。此三种话语都将中国女性的历史视为一部被奴役的历史,无形间在革命的议题上形成了共谋。自清末以来,传统女性被否定,女性被如何改造一般由不同的势力决定。本文主要以陕甘宁边区农村妇女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一未受五四话语影响的群体是如何被中共改造的。具体问题如下:在大生产运动中,中共改造农村女性的模本来自哪里,中共塑造的新女性有哪些特质,以及新女性形象又是如何被传播出去的。本文认为女性话语被整合进宏大话语之中,女性解放的目标被置换,所谓的"男女平等"只是消灭了男女差异,延安时期展示出来的女性男性化趋势在解放以后显得更为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吴满有:典范生产的典型案例 [J].
朱至刚 .
国际新闻界, 2010, 32 (05) :16-22
[2]   延安《解放日报》妇女形象建构的文化分析 [J].
唐海江 ;
唐雨晴 .
国际新闻界, 2009, (12) :115-119
[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乡村妇女 [J].
黄正林 .
抗日战争研究, 2004, (02) :75-99
[4]   民间话语的开掘与放大——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 [J].
赵勇 .
外国文学研究, 2002, (04) :1-9+169
[5]  
普通媒介学教程.[M].德布雷.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6]  
延安访问记.[M].陈学昭.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
[7]  
“自杀时代”的来临?.[M].海青;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8]  
“她”字的文化史.[M].黄兴涛; 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9]  
传播的观念.[M].陈卫星著;.人民出版社.2004,
[10]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M].夏晓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