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低污染水的复合人工湿地脱氮过程

被引:29
作者
凌子微 [1 ]
仝欣楠 [1 ]
李亚红 [1 ]
王欣泽 [1 ]
徐开钦 [1 ,2 ]
孔海南 [1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人工湿地; 低污染水; 硝化细菌; 硝化强度; 脱氮;
D O I
10.13198/j.res.2013.03.99.lingzw.018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解人工湿地处理低污染水的脱氮过程,以洱海流域邓北桥湿地为例,采用水质分析、细菌数量分析与硝化反硝化强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低污染河水过程中的氮转化过程及污染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氧化塘-表流湿地-潜流湿地-表流湿地的复合型人工湿地中,ρ(NH3-N)和ρ(TN)呈逐级降低的趋势,NH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53.24%和48.21%.氧化塘和表流湿地的硝化强度显著高于潜流湿地,二级表流湿地中硝酸菌数量和表层硝化强度均为各工艺单元中最高的,分别为93.00×105g-1和8.42×102mg(m3.h);潜流湿地中ρ(DO)较低,其反硝化作用强度为各单元最高的,其中表层反硝化强度为32.70×102mg(m3.h),深层反硝化强度为32.09×102mg(m3.h).该复合型人工湿地中反硝化的主要单元为潜流湿地.
引用
收藏
页码:320 / 3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绿色流域建设”的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思路及其在洱海的应用 [J].
金相灿 ;
胡小贞 ;
储昭升 ;
庞燕 .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11) :1203-1209
[2]   不同基质对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和硝化及反硝化细菌分布的影响 [J].
刘慎坦 ;
王国芳 ;
谢祥峰 ;
吴磊 ;
李先宁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1 (02) :400-405
[3]   湖泊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方法及其修复策略 [J].
金相灿 ;
胡小贞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03) :374-379
[4]   人工湿地硝化与反硝化细菌分布研究 [J].
王爱平 ;
金秋 ;
吴琦平 .
环境科技, 2010, 23 (01) :1-4
[5]   微污染水源人工湿地处理效果与植物作用分析 [J].
杨旭 ;
张雪萍 ;
于水利 ;
王继富 .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03) :274-278
[6]   微污染水源水人工湿地预处理效能与机理研究 [J].
杨旭 ;
于水利 ;
修春海 ;
刘硕 ;
陈晓红 ;
王继富 .
工业水处理, 2009, 29 (10) :24-27
[7]   去除预处理生活污水的潜流人工湿地中试除氮性能 [J].
左丽丽 ;
丁爱中 ;
郑蕾 ;
孙宗健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9) :1063-1067
[8]   人工湿地处理农业径流的研究进展 [J].
卢少勇 ;
张彭义 ;
余刚 ;
金相灿 .
生态学报, 2007, (06) :2627-2635
[9]   人工湿地的氮去除机理 [J].
卢少勇 ;
金相灿 ;
余刚 .
生态学报, 2006, (08) :2670-2677
[10]   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人工湿地系统氮去除及氮转化细菌研究 [J].
靖元孝 ;
杨丹菁 ;
不详 .
生态科学 , 2004, (01) :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