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紫薯2号的选育及栽培生理研究

被引:3
作者
谢一芝 [1 ]
郭小丁 [1 ]
马佩勇 [1 ]
贾赵东 [1 ]
边小峰 [1 ]
苏兴智 [2 ]
王维屯 [2 ]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 江苏省东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甘薯; 品种; 高产生理; 栽培技术;
D O I
10.19386/j.cnki.jxnyxb.2016.01.001
中图分类号
S531 [甘薯(红薯)];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宁紫薯2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凌紫×川薯69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质紫肉型甘薯新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采用多点鉴定法对宁紫薯2号的生产力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宁紫薯2号的高产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多点鉴定结果表明:宁紫薯2号平均鲜薯产量为22968.0 kg/hm2,薯干产量为6597.5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增产13.22%和32.22%,平均干物率28.75%,薯块花青素含量28.16 mg/100 g鲜薯,中抗茎线虫病、黑斑病和蔓割病。生理研究表明:宁紫薯2号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为2.81,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高10.2%。栽培研究表明:鲜薯产量、茎叶产量、生物产量和薯干产量肥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鲜薯产量不仅受氮、磷、钾的施用量影响,而且与氮、磷、钾配比有关,其中钾占主导作用,本试验中施钾量为180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5∶1∶2.4处理3的鲜薯产量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Stability of anthocyanin-based aqueous extracts of Andean purple corn and red-fleshed sweet potato compared to synthetic and natural colorants[J] .  &nbspFood Chemistry . 2003 (1)
[2]  
甘薯育种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陆漱韵等编著, 1998
[3]  
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张允刚,房伯平等编著, 2006
[4]   甘薯品种对蔓割病抗性的研究 [J].
方树民 ;
何明阳 ;
康玉珠 .
植物保护学报, 1988, (03) :185-190
[5]   紫甘薯红色素与其他同类色素的稳定性比较 [J].
陆国权 ;
李秀玲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1, (06) :48-51
[6]   紫甘薯花色甙的稳定性分析 [J].
尹晴红 ;
刘邮洲 ;
谢一芝 ;
陈明 .
江苏农业学报, 2004, (02) :111-115
[7]   甘薯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J].
刘庆昌 .
科技导报, 2004, (09) :21-22
[8]   甘薯DUS测试标准制定及新品种保护 [J].
李强 ;
马代夫 ;
李洪民 ;
李秀英 ;
谢逸萍 ;
马飞 .
杂粮作物, 2005, (01) :24-26
[9]   甘薯花青苷色素的抗氧化活性及抑肿瘤作用研究附视频 [J].
王关林 ;
岳静 ;
苏冬霞 ;
方宏筠 .
营养学报, 2006, (01) :71-74
[10]   宁紫薯1号的选育及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J].
谢一芝 ;
郭小丁 ;
贾赵东 ;
尹晴红 .
上海农业学报, 2008, (04) :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