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饮用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的探讨——以华北平原地下水水质调查结果为例

被引:20
作者
王昭
石建省
张兆吉
费宇红
李亚松
张凤娥
陈京生
钱永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水; 水质评价; 饮用适宜性; 评价标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4 [水质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应以人体健康为依据,同时满足原理简单、计算简便、物理意义明确三个特点。基于地下水水质标准GB/T14848-93,修订了其分级限值,使得评价结果的物理意义更为明确。本文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水质测试结果评价了水质状况,对水中主要有机和无机组分在区域上的分布特征及可能来源进行了分析。为了使地下水水质评价的结果更加适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地下水饮用适宜性评价意见,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659 / 6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地下水中苯并[a]芘来源探讨 [J].
李海明 ;
陈鸿汉 ;
郑西来 ;
张达政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6, (06) :21-24
[2]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李进 ;
陈益滨 ;
师伟 ;
梁煦枫 .
地下水, 2006, (02) :4-5+22
[3]   常用水质评价方法的选择 [J].
毛兴华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6, (01) :21-23
[4]   河北平原地下水水化学演化 [J].
陈浩 ;
王贵玲 ;
张薇 ;
范琦 ;
蔺文静 .
地球与环境, 2005, (S1) :620-623
[5]   物元可拓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汤洁 ;
李艳梅 ;
卞建民 ;
薛晓丹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5, (05) :1-5
[6]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地下水水质评价分类中的应用 [J].
孙涛 ;
潘世兵 ;
李永军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4, (03) :58-61
[7]   灰色聚类法在地下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张祖亮 .
云南环境科学, 2004, (01) :60-62
[8]   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评价地下水质量——以邯郸市为例 [J].
王嵩峰 ;
周培疆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3, (S2) :55-57+105
[9]   海淀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及其影响因素 [J].
肖智毅 .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3, (03) :158-160
[10]   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J].
陈武 ;
艾俊哲 ;
李凡修 ;
梅平 .
地下水, 2002, (02) :7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