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元坝中部地区须家河组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16
作者
范存辉 [1 ,2 ]
郭彤楼 [3 ]
王本强 [2 ]
周坤 [2 ]
秦启荣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2]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
关键词
储层; 裂缝; 控制因素; 须家河组; 元坝中部地区;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3.05.012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元坝中部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属于低孔、低渗透储层,裂缝对其天然气的富集及产量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岩心观测、野外露头调查及测井解释等研究成果,综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对元坝中部地区须家河组储层裂缝的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以发育构造成因的低角度剪切裂缝和高角度剪切裂缝为主。裂缝的走向主要为北西西和北东东向,充填程度较低,有效性较好。裂缝的发育受构造应力、构造位置、岩性和岩层厚度等因素控制。随着与断层距离的增大,裂缝密度呈逐渐递减的趋势;中、细砂岩裂缝最为发育,粉砂岩、粗砂岩、砾岩及泥质岩类裂缝发育程度相对较差;随着岩层厚度的增大,裂缝间距变大,发育程度明显降低。研究区裂缝发育区的预测结果表明,裂缝发育区主要位于近南北、北西向展布的大型断裂带附近,主要包括中部元陆1—元陆2井区(不包括元陆2井位置)、元坝5—元陆5—元坝9井区和东部元坝4—花52井区、元陆3井区。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4+114 +11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裂缝性储集层研究理论与方法.[M].宋惠珍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2]   裂缝三维地质建模的难点与对策 [J].
聂永生 ;
田景春 ;
魏生祥 ;
孙利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 20 (02) :39-41+113
[3]   安棚深层系裂缝特征重新认识与井网调整 [J].
姜建伟 ;
李红茹 ;
李远光 ;
巩磊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2) :26-28+112
[4]   沾化凹陷沙三段下亚段泥岩裂缝储层岩性分类及测井识别 [J].
宋梅远 ;
张善文 ;
王永诗 ;
石砥石 ;
孟涛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6) :18-22+112
[5]   大邑地区须家河组储层裂缝特征及主控因素 [J].
范存辉 ;
秦启荣 ;
赵玲 ;
钟灵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3 (06) :55-59+205
[6]   渤海湾盆地锦州南油田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裂缝三维地质建模 [J].
张岚 ;
霍春亮 ;
赵春明 ;
吕坐彬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2) :12-15+111
[7]   四川盆地西部坳陷须家河组储层裂缝特征及分布评价 [J].
周文 ;
戴建文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01) :20-25
[8]   楚雄盆地北部T3-J致密储层裂缝分布规律 [J].
胡永章 ;
王洪辉 ;
周文 ;
段新国 ;
刘兴德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6) :570-575
[9]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低渗透油田构造裂缝特征 [J].
初宝杰 ;
张莉 ;
夏斌 ;
姜在兴 .
地质地球化学, 2003, (03) :34-38
[10]   川西九龙山构造须二段岩石力学性质与裂缝发育规律研究 [J].
刘树根 ;
何鹏 ;
邓荣贵 ;
庞家黎 ;
詹廷选 .
天然气工业, 1996, (02) :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