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断裂的变形特征及其大地震复发周期的估算

被引:22
作者
李海兵 [1 ]
司家亮 [1 ]
潘家伟 [1 ]
邱祝礼 [1 ]
孙知明 [2 ]
裴军令 [2 ]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变形特征; 滑移速率; 特征地震; 复发周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活动断裂是晚更新世10-12万年以来一直在活动,现在正在活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会发生活动的各类断裂。活动断裂控制着大地震的发生,是不同类型地震的发震构造。从活动断裂的变形特征来看,不同性质的活动断裂具有不同的发震构造模型,研究这些问题对认识强震的发震条件,划分潜在的震源区或地震危险区,评估发震构造和发震地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国内外对不同类型活动断裂的认识,结合近10年来在青藏高原地区对活动断裂的研究,总结了活动断裂的基本变形特征和对大地震复发周期估算的认识。研究表明,东昆仑断裂库塞湖段类似2001年Ms8.1级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250-350年,阿尔金断裂康西瓦段类似Ms7.4级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370-500年,而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地区,类似2008年5月12日Ms8.0级汶川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3000-6000年。这些结果可能暗示着走滑断裂大地震的复发周期远短于逆冲断裂大地震的长复发周期,这是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968 / 1991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Ms8.0)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 [J].
李海兵 ;
王宗秀 ;
付小方 ;
侯立玮 ;
司家亮 ;
邱祝礼 ;
李宁 ;
吴富峣 .
中国地质, 2008, (05) :803-813
[2]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 [J].
张培震 ;
徐锡伟 ;
闻学泽 ;
冉勇康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4) :1066-1073
[3]   阿尔金断裂带康西瓦段晚第四纪以来的左旋滑移速率及其大地震复发周期的探讨 [J].
李海兵 ;
JVan der Woerd ;
孙知明 ;
ASMriaux ;
PTapponnier ;
FJRyerson ;
司家亮 ;
潘家伟 .
第四纪研究, 2008, (02) :197-213
[4]   阿尔金断裂带对青藏高原北部生长、隆升的制约 [J].
李海兵 ;
杨经绥 ;
许志琴 ;
孙知明 ;
Paul TAPPONNIER ;
Jerome VAN DER WOERD ;
AnneSophie MERIAUX .
地学前缘, 2006, (04) :59-79
[5]   阿尔金断裂系西段——康西瓦断裂的晚第四纪构造地貌特征研究 [J].
付碧宏 ;
张松林 ;
谢小平 ;
石许华 ;
王世锋 .
第四纪研究, 2006, (02) :228-235
[6]   2001年东昆仑地震(Ms=8.1)不对称的同震地表破裂构造——单侧块体运动为主及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滑移的证据 [J].
李海兵 ;
戚学祥 ;
朱迎堂 ;
杨经绥 ;
Paul TAPPONNIER ;
史连昌 ;
王永文 .
地质学报, 2004, (05) :633-640+724
[7]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J].
陈杰 ;
陈宇坤 ;
丁国瑜 ;
田勤俭 ;
王赞军 ;
单新建 ;
任金卫 ;
赵瑞斌 ;
王志才 .
第四纪研究, 2003, (06) :629-639+717
[8]   阿尔金断裂带晚第四纪左旋走滑速率及其构造运动转换模式讨论 [J].
徐锡伟 ;
P.Tapponnier ;
J.Van Der Woerd ;
F.J.Ryerson ;
王峰 ;
郑荣章 ;
陈文彬 ;
马文涛 ;
于贵华 ;
陈桂华 ;
A.S.Meriaux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967-974+1024
[9]   中国活动构造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J].
邓起东 .
地质论评, 2002, (02) :168-177
[10]   阿尔金走滑断陷盆地的确定及其与山脉的关系 [J].
李海兵 ;
杨经绥 ;
史仁灯 ;
吴才来 ;
P.Tapponnier ;
万渝生 ;
张建新 ;
孟繁聪 .
科学通报, 2002, (01) :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