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知识的内涵解析与表征模型构建

被引:20
作者
王怀波
陈丽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联通型慕课; 慕课; 在线学习; 知识观; 网络化知识; 联通主义; 回归论; 知识表征模型;
D O I
10.13541/j.cnki.chinade.2020.05.002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TP393.09 [];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080402 ;
摘要
互联网时代三元空间的出现改变了知识的本质,带来了全新的知识观:那些在互联网中由群体智慧汇聚的碎片化、展现各自观点、基于问题情境、具有学科交叉的内容成为知识。虽然目前联通主义知识观、回归论知识观已经对这类知识进行描述和阐释,但关于这类知识究竟是什么,又是如何汇聚和发展,并没有术语性的界定,也缺少规律上的认识。本文将这类知识界定为网络化知识,并系统阐述其内涵与特征,同时采用理论建模的方法构建网络化知识表征模型,以期为后续知识生产传播、知识发展演化等基础规律的探究提供有力的抓手。本研究首先基于联通主义知识观和回归论知识观梳理网络化知识的内涵与特征,认为网络化知识是指由群体智慧汇聚生成的信息、理解、技能、价值观和态度,具有动态、个性、群聚、生长以及存在于网络中等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结合网络化知识的新特征,从实体与属性的角度构建了知识表征理论模型,用以表征网络化知识。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7+76 +7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新知识观:重塑面向智能时代的教与学 [J].
王竹立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 (05) :38-55
[2]   知识生产与进化:“互联网+”时代在线课程形态表征与演化研究 [J].
逯行 ;
陈丽 .
中国远程教育, 2019, (09) :1-9+92
[3]  
“互联网+教育”的知识观:知识回归与知识进化[J]. 陈丽,逯行,郑勤华.中国远程教育. 2019(07)
[4]   再论面向智能时代的新知识观——与何克抗教授商榷 [J].
王竹立 .
远程教育杂志, 2019, 37 (02) :45-54
[5]   不同在线协同评价方式对学生概念知识表征的影响研究 [J].
王靖 ;
董玉琦 ;
马志强 .
电化教育研究, 2018, 39 (03) :96-102
[6]   两种知识表征方式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以“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为例 [J].
郑云桓 ;
胡桂平 .
生物学教学, 2018, 43 (01) :29-30
[7]   “互联网+”时代知识观的转变:从共建共享到众传共推 [J].
刘和海 ;
李少鹏 ;
王琪 .
中国电化教育, 2016, (12) :108-112+128
[8]   “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本质与变革趋势 [J].
陈丽 .
远程教育杂志, 2016, 34 (04) :3-8
[9]   群体动力学视角下的MOOC本质及其教学转变 [J].
舒杭 ;
王帆 .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6, (01) :13-19
[10]   联通主义学习的教学交互理论模型建构研究 [J].
王志军 ;
陈丽 .
开放教育研究, 2015, 21 (05) :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