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深层还田对玉米根系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31
作者
黄毅 [1 ]
毕素艳 [2 ]
邹洪涛 [1 ]
窦森 [3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2] 锦州市土肥工作站
[3]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玉米; 根系; 秸秆深层还田; 产量;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3.05.025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针对辽西地区土壤耕层变浅和秸秆浅旋还田造成的土壤漏风跑墒等问题,实施秸秆机械化深层还田与常规耕作(CK)对比试验,测定玉米根系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秸秆深层还田能够增强玉米扎根性能,扩展根系分布空间,扎根深度增加5~10 cm,根系分布空间扩大6 000(初生节根)154 500(次生根)cm3;秸秆深层还田的次生根数目明显高于CK,且CK根系主要分布在10~20 cm土层深度,秸秆深松还田处理根系则集中分布在21~30 cm土层深度;秸秆深层还田处理与CK相比玉米产量提高18.16%,差异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不同深松深度对玉米根系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J].
冯晔 ;
张玉霞 ;
王春雷 ;
张建华 ;
包额尔敦嘎 ;
郑威 ;
纪晓波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28 (02) :196-199
[2]   灌溉对粮饲兼用玉米根系分布及产量影响 [J].
潘菊梅 ;
李辛村 ;
李涛 ;
齐广平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 26 (11) :200-203
[3]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J].
宫亮 ;
孙文涛 ;
包红静 ;
王聪翔 ;
孙占祥 .
玉米科学, 2011, (03) :118-120+125
[4]   秸秆还田方式及利弊分析 [J].
冯国明 .
湖南农机, 2009, (10) :27-27
[5]   秸秆还田研究进展 [J].
李文革 ;
李倩 ;
贺小香 .
湖南农业科学, 2006, (01) :46-48
[6]   春播玉米不同根群生长的解析研究(Ι) [J].
贾志红 ;
苗果园 ;
杨珍平 ;
张永清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365-368
[7]   辽西半干旱地区春播前土壤墒情变化的研究 [J].
张玉龙 ;
邹洪涛 ;
杨宇 ;
黄毅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6) :179-182
[8]   辽宁省耕地土壤养分调查结果报告 [J].
路钰 .
杂粮作物, 2004, (03) :174-175
[9]   玉米根系生态型及生理活性与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J].
孙彩霞 ;
沈秀瑛 .
华北农学报, 2002, (03) :20-24
[10]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J].
杜辉 ;
李汝莘 ;
樊桂菊 ;
李爱芝 ;
牟宗桂 ;
卢桂香 .
农机化研究, 2002, (03)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