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丘陵区不同经果林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被引:2
作者
胡雪琴 [1 ]
蒋平 [2 ]
丁文斌 [2 ]
史东梅 [2 ]
机构
[1]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技术系
[2]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经果林; 模式; 水土保持效应; 紫色丘陵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目的】评价经果林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为该地区发展经果林工作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在已种植3年的柑橘林、枇杷林和已种植2年的龙眼林下撒播黑麦草和菊苣两种优质牧草,设柑橘+黑麦草(GH)、柑橘+菊苣(GJ)、柑橘纯林(GC)、枇杷+黑麦草(PH)、枇杷+菊苣(PJ)、枇杷纯林(PC)、龙眼+黑麦草(LH)、龙眼+菊苣(LJ)和龙眼纯林(LC)等处理,进行整地培肥;同时采用农地作对照处理(CK),测定各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团聚体稳定性等指标。【结果】经果林模式土壤砂粒(0.050~1.000 mm)和粗粉粒(0.001~0.050 mm)含量整体较高,分别为30.37%65.29%和24.42%57.44%;与纯林相比,柑橘、龙眼经果林模式土壤容重较低、土壤孔隙度较大;不同经果林模式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大于纯林模式,说明经果林模式能够有效改良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经果林模式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除枇杷经果林外其余模式下不同草种间土壤全氮的提高幅度差异不显著(P>0.05);柑橘经果林模式对土壤速效磷的改良效果最佳,经果林模式土壤中速效钾含量的增幅排序为PJ>GH>LJ>GJ>GC>PH>LH>CK>PC>LC。【结论】不同经果林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和质地,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升土壤养分含量,柑橘和枇杷经果林模式土壤全磷的改善效果优于龙眼经果林模式,柑橘经果林模式对土壤速效磷的改良效果最佳。
引用
收藏
页码:1462 / 146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两种经济林配置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D].黄兵.四川农业大学.2006, 12
[2]  
三峡库区坡耕地经济林复合模式生态特征研究.[D].罗细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4, 02
[3]   贵州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J].
陈超 ;
杨丰 ;
赵丽丽 ;
姚红艳 ;
王建立 ;
刘洪来 .
草地学报, 2014, 22 (05) :1007-1013
[4]   吴起县退耕还林对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J].
董莉丽 ;
陈益娥 ;
李晓华 .
林业科学, 2014, 50 (05) :140-146
[5]   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对侵蚀过程的影响 [J].
陈正发 ;
史东梅 ;
谢均强 ;
张兵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13) :2721-2729
[6]   不同粮草种植模式对四川紫色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影响 [J].
林超文 ;
付登伟 ;
庞良玉 ;
罗春燕 ;
黄晶晶 ;
罗付香 .
水土保持学报, 2011, 25 (01) :43-46
[7]   太行山中山区六种植被配置模式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J].
吕皎 ;
王维 .
土壤通报, 2010, 41 (05) :1146-1152
[8]   基于RUSLE模型的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水土保持研究 [J].
史东梅 .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 (03) :39-44+251
[9]   不同林草植被覆盖度的水土保持效益及适宜植被覆盖度 [J].
刘斌 ;
罗全华 ;
常文哲 ;
许小梅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6 (06) :68-73
[10]   三峡库区坡地果园间植草篱的水土保持效应 [J].
廖晓勇 ;
罗承德 ;
陈治谏 ;
王海明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01) :1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