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15
作者
王晓臣 [1 ]
杨兴中 [1 ]
吕彬彬 [1 ]
邢娟娟 [1 ]
张建军 [2 ]
刘静 [3 ]
机构
[1]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河水产研究所
[3]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黄河下游;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2.18.006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目的]研究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1年4~6月,对黄河下游利津河段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并结合浮游植物种群特征,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该河段共有浮游植物5门114种,丰度为0.90×104~303.35×104ind/m3,平均丰度是27.20×104ind/m3;生物量为0.008~5.890 mg/m3,平均生物量0.641 mg/m3;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Simpson’s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59、0.36和0.55。SPSS数据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透明度,浮游植物丰度与透明度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393.8+115.5x-11.1x2+0.35x3(n=18,R2=0.952,F=92.665,P<0.01)。[结论]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透明度是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9819 / 982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底栖动物与河流生态评价.[M].段学花; 王兆印; 徐梦珍;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高级水生生物学.[M].刘建康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3]  
Bacterial and phytoplankton production in the maximum turbidity zone of three European estuaries: the Elbe; Westerschelde and Gironde.[J].Nico K Goosen;Jacco Kromkamp;Jan Peene;Pieter van Rijswijk;Peter van Breugel.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1999, 2
[4]  
Seasonal changes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relation to physico-chemical factors in Loch Lomond; Scotland.[J].O. A. Habib;R. Tippett;K. J. Murphy.Hydrobiologia.1997, 1
[5]   Nitrogen limitation of phytoplankton in a shallow embayment in northern Puget Sound [J].
Bernhard, AE ;
Peele, ER .
ESTUARIES, 1997, 20 (04) :759-769
[6]  
淀山湖浮游植物数量消长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王丽卿;许莉;卢子园;施荣;王岩;季高华;张瑞雷;范志锋;.环境科学.2011, 10
[7]   2006—2007年大连大窑湾海区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 [J].
赵文 ;
魏洪祥 ;
郭凯 .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 (04) :291-298
[8]   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对其水质评价 [J].
朱为菊 ;
王全喜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0 (04) :405-410
[9]   东湖主要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叶艳婷 ;
胡胜华 ;
王燕燕 ;
吴振斌 .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23) :14213-14216
[10]   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邓建明 ;
蔡永久 ;
陈宇炜 ;
张路 .
湖泊科学, 2010, 22 (01) :7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