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6 条
基于社会学视角的江河源区草地生态系统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5
作者:
方一平
[1
]
秦大河
[2
]
邓茂芝
[3
]
葛中全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4] 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江河源区;
环境变化;
社会视角;
启示;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2.01.021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将社会学研究思想扩充到自然科学研究,用个体行为的局部微观感应和认知来推演资源环境这一极具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综合性的全局宏观规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研究方向。利用社会问卷调查方法以及文献综述,结合已有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通过长江黄河源区案例分析,获得以下结论:(1)江河源区气候变暖,雪灾等灾害气候增加。(2)包括草地围栏、灭鼠、人工草地、定居畜棚建设等草地生态系统的人工正向干预不断增强,草地生态系统质量局部改善。(3)降水量变化增减不明显,但植被生长季节、尤其夏季干化趋势增强、水资源呈现减少的趋势。(4)气候变化构成了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草地鼠害以及采挖虫草、不合理放牧等人类活动对草地退化的影响逐渐突显。对此,有以下启示:(1)江河源区气候变化已是基本事实,源区生态系统特有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以及气候变化减缓空间有限性,凸显了适应科学研究和适应能力构建的战略性和迫切性。(2)尽管气候变化构成了源区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但调整该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草地退化的减缓同等重要。(3)草地生态系统的人工正向干预是维护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是较长时期内草地生态系统质量改善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1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