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中的古村落乡村性传承评价——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爨底下村为例

被引:86
作者
刘沛林 [1 ]
于海波 [2 ]
机构
[1] 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2]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市场与目的地营销研究基地
关键词
古村落; 乡村性传承; 层次分析法;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2.11.003
中图分类号
K878 [遗址];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020202 ;
摘要
古村落乡村性传承是存续地方本土文化的关键问题之一,乡村性传承是古村落旅游开发的重要问题。考虑古村落旅游影响、乡村性特征随社会发展的必要性等趋势,构建古村落乡村性传承评价层次分析模型,评价因素包括乡村建筑、乡村文化、农业经济、乡村社会和乡村环境5个方面。案例分析以爨底下村为例,评价其在旅游开发背景下的乡村性传承情况,评价结果显示爨底下古村落的建筑、环境、乡村文化与乡村社会等方面的乡村性传承良好,但传统乡村经济特征传承较弱。
引用
收藏
页码:1304 / 13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原则与策略 [J].
陈麦池 ;
黄成林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02) :43-51
[2]   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非使用价值评估——以福建永春北溪村为例 [J].
吴丽娟 ;
李洪波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12) :1606-1612
[3]   国内外世界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研究综述 [J].
张成渝 .
东南文化, 2010, (04) :30-37
[4]   文化遗产原真性概念及其内涵演变述评 [J].
刘爱河 .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09, (03) :8-11
[5]   社区居民对乡村旅游乡村性的认知态度研究——以成都市三圣乡红砂村为例 [J].
何方永 .
特区经济, 2009, (07) :141-143
[6]   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J].
张博 ;
程圩 .
人文地理, 2008, (01) :74-79
[7]   社区主导的古村落遗产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爨底下古村为例 [J].
邹统钎 ;
李飞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 (05) :78-86
[8]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测评模型——以江西婺源为例 [J].
冯淑华 ;
沙润 .
地理研究, 2007, (03) :616-624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 [J].
苑利 ;
顾军 .
学习与实践, 2006, (11) :118-128
[10]   国外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原真性问题研究述评 [J].
马晓京 .
广西民族研究, 2006, (03) :18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