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云南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成因

被引:59
作者
王安建 [1 ]
曹殿华 [1 ]
高兰 [1 ]
王高尚 [1 ]
管烨 [2 ]
修群业 [1 ,3 ]
刘俊来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4]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伸展构造交汇; 裂谷盆地流体; 角砾岩侵位; 流砂底辟; 超大型铅锌矿; 兰坪金顶; 云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 [有色金属];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前人大量工作和资料积累的基础上,从成矿构造地质背景、容矿系统、容矿岩石的归属与成因、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方面论述了云南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的成因,指出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是新生代陆陆碰撞造山背景下,在晚始新世至渐新世(大约33Ma)区域挤压推覆转变为区域拉张伸展构造环境转换时期,幔源岩浆和热流驱动盆山转换前被封闭在裂谷或前陆盆地深部富含油气、膏盐和金属的流体,沿着造山带两组伸展构造交汇部位上升,在构造圈闭环境下,通过角砾岩侵位—流砂底辟—流体排泄—金属淀积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6 条
[31]   兰坪-思茅盆地“中轴断裂”及其对金矿区域成矿的控制 [J].
张泰身 ;
和浪涛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0, (S1) :63-66
[32]  
造山带岩石层多向层架构造及其对新生代岩浆活动制约──以三江及邻区为例[J]. 钟大赉,丁林,刘福田,刘建华,张进江,季建清,陈辉.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S1)
[33]   裂变径迹法对兰坪盆地构造热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初步研究 [J].
李小明 ;
谭凯旋 ;
龚革联 ;
龚文君 .
矿物岩石, 2000, (02) :40-42
[34]   滇西北地区(近)东西向隐伏构造带的存在及证据 [J].
葛良胜 ;
杨嘉禾 ;
郭晓东 ;
邹依林 ;
陈树新 ;
张晓辉 .
云南地质, 1999, (02) :153-165
[35]   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氦、氩同位素地球化学 [J].
胡瑞忠 ;
钟宏 ;
叶造军 ;
毕献武 ;
G.Turner ;
P.G.Burnard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3) :208-213
[36]   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 [J].
朱创业 ;
夏文杰 ;
伊海生 ;
蔚远江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7, (04) :25-32
[37]   金顶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J].
温春齐,蔡建明,刘文周 ;
覃功炯 ;
陈式房 .
矿物岩石, 1995, (04) :78-84
[38]   滇西金矿初步研究 [J].
李雷,马远 .
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 1994, (06) :328-334
[39]   兰坪金顶地区推覆-滑动构造及其平衡剖面 [J].
覃功炯,彭斯震 .
现代地质, 1994, (02) :177-186
[40]   金顶铅锌矿床穹隆构造成因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J].
燕守勋,李朝阳,周朝宪,杨诲,陈式房 .
矿床地质, 1994, (02) :148-15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