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体氮素污染状况研究进展

被引:90
作者
吴雅丽 [1 ,2 ]
许海 [1 ]
杨桂军 [2 ]
朱广伟 [1 ]
秦伯强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太湖; 氮素; 污染来源; 迁移转化; 氮素平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氮是引起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要素之一.传统观点认为氮缺乏时,湖泊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生物固氮作用从大气中获取氮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认为淡水湖泊水体的生产力主要受磷限制.但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氮限制与氮和磷共同限制更为普遍,且氮的限制常常伴随着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了解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的氮素污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太湖水体氮素的污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从外源、内源两大方面介绍了太湖水体中氮素的来源,着重分析和比较了河道输入、大气输入以及沉积物释放不同污染源的输入比例.太湖水体氮素污染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其中西部和北部污染较重而东南部相对较轻,入湖河道输入的外源污染是造成太湖水质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及生活污染在太湖外源污染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湖泊底泥所造成的内源释放也是氮素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目前对释放量的估算主要是基于底泥悬浮引起的总量估算,关于这些释放量能有多少比例可以被浮游植物利用还不清楚,尤其是有机颗粒物在水体中停留期间的矿化再生值得进一步研究;在氮素的生物转化过程中,生物固氮目前对太湖氮素输入的贡献很小,反硝化作用是太湖水体氮素自净的主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7 条
[41]   太湖大气氮、磷营养元素干湿沉降率研究 [J].
杨龙元 ;
秦伯强 ;
胡维平 ;
罗潋葱 ;
宋玉芝 .
海洋与湖沼, 2007, (02) :104-110
[42]   太湖水环境演变与流域经济发展关系及趋势 [J].
黄智华 ;
薛滨 ;
逄勇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5) :627-631
[43]   太湖地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对策 [J].
史龙新 ;
李向阳 ;
王宁 ;
杨林章 .
中国水利, 2006, (17) :11-13+46
[44]  
大型浅水湖泊沉积物内源营养盐释放模式及其估算方法——以太湖为例[J]. 秦伯强,朱广伟,张路,罗潋葱,高光,Gu Binghe.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2)
[45]   2001-2002水文年环太湖河道的水量及污染物通量 [J].
许朋柱 ;
秦伯强 .
湖泊科学, 2005, (03) :213-218
[46]   大气湿沉降向太湖水生生态系统输送氮的初步估算 [J].
宋玉芝 ;
秦伯强 ;
杨龙元 ;
胡维平 ;
罗潋葱 .
湖泊科学, 2005, (03) :226-230
[47]   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 [J].
孔繁翔 ;
高光 .
生态学报, 2005, (03) :589-595
[48]  
太湖流域水污染对太湖水质的影响分析[J]. 胡必彬.上海环境科学. 2003(12)
[49]  
太湖流域水污染对太湖水质的影响分析[J]. 胡必彬.上海环境科学. 2003 (12)
[50]   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特征 [J].
朱广伟 ;
高光 ;
秦伯强 ;
张路 ;
罗潋葱 .
水科学进展, 2003, (06) :71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