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包裹体方法在油气源追踪对比中的应用——以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大型气田为例

被引:27
作者
陶士振
张宝民
赵长毅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3]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微量元素; 化学成分; 色谱-质谱; 油气源追踪;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运用流体包裹体方法,基于薄片观察和岩矿学研究,探讨了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大型气田的气源。首先对包裹体的生源属性、多期捕获和后生变化进行了精细的鉴别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成岩自生矿物微量元素、包裹体相组成、均一温度、初熔温度等参数鉴别多期演化的油气充注。通过烃类包裹体化学成分初步鉴别出煤成气和油型气。根据烃类包裹体的相组成鉴别有机质可能来源于腐泥型源岩还是腐殖型源岩。最后根据同期包裹体生物标志物确定某一期次的油气所对应的烃源层。结果表明研究成果符合地质实际,为传统的油气源追踪对比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有效的辅助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327 / 33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运移的物理化学条件 [J].
陶士振 ;
秦胜飞 ;
张宝民 ;
刘德良 .
地质科学, 2002, (S1) :129-140
[2]   塔里木盆地克依构造带包裹体油气地质研究 [J].
陶士振 ;
秦胜飞 .
石油学报, 2001, (05) :16-22+6
[3]   造山带超高压变质流体中气体组成及成藏条件初探 [J].
陶士振 ;
卫延召 ;
刘德良 ;
杨晓勇 ;
杨泓清 .
地质科学, 2001, (01) :91-100
[4]   深大断裂与大气田的关系——中国西部克拉通盆地与中亚卡拉库姆盆地天然气地质比较研究之二 [J].
张景廉 ;
王新民 ;
赵应成 ;
曹正林 ;
卫平生 ;
郭彦如 ;
马龙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8, (05) :10-17
[5]   塔里木盆地叶城凹陷成岩包裹体及其油气意义 [J].
陶士振 ;
刘德良 ;
杨晓勇 ;
刘瑾璇 ;
戴金星 .
石油学报, 1998, (03) :50-57+6-7
[6]   碎屑岩储层中有机包裹体的形成机制研究 [J].
张志坚,张文淮 .
地质科技情报, 1994, (01) :53-59
[7]   利用轻烃鉴别煤成气和油型气 [J].
戴金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3, (05) :26-32
[8]   再论四川盆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J].
黄籍中 .
地球化学, 1990, (01) :32-43
[9]   碳酸盐岩有机质演化特征与油气评价 [J].
傅家谟 ;
刘德汉 .
石油学报, 1982, (01) :1-9+95
[10]  
沉积成岩作用[M]. 科学出版社 , 刘宝,张锦泉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