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面水平能见度估算并分析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长期变化特征

被引:50
作者
秦世广 [1 ,2 ]
石广玉 [1 ]
陈林 [1 ,2 ]
王标 [1 ]
赵剑琦 [1 ]
于长文 [3 ]
杨溯 [1 ,2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5] 河北省气候中心
[6] 不详
关键词
能见度; 气溶胶; 光学厚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首先对1980年前后能见度资料非均一性进行了处理,得到中国地区1960~2005年能见度时间序列,并由此估算得到气溶胶光学厚度时间序列。对比已有观测及研究结果,本文获得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时间序列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长期变化特征。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1985年后增加趋势减缓,这种变化在大城市区域表现得更为明显。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空间分布上呈现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特征,东南部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普遍大于0.4,最大值出现在四川盆地,气溶胶光学厚度超过0.8。
引用
收藏
页码:449 / 45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大气气溶胶的辐射与气候效应
    石广玉
    王标
    张华
    赵剑琦
    檀赛春
    温天雪
    [J]. 大气科学 , 2008, (04) : 826 - 840
  • [2] 1999—2003年我国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特征
    杨琨
    孙照渤
    倪东鸿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1) : 92 - 96
  • [3] 1954—2004年珠江三角洲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
    黄健
    吴兑
    黄敏辉
    李菲
    毕雪岩
    谭浩波
    邓雪娇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1) : 61 - 70
  • [4] 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与Angstrom参数联网观测(2004-08004-12)
    王跃思
    辛金元
    李占清
    王普才
    王式功
    温天雪
    孙扬
    [J]. 环境科学, 2006, (09) : 1703 - 1711
  • [5] 兰州冬季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及其与能见度的关系
    赵秀娟
    陈长和
    袁铁
    张武
    东秀娟
    [J]. 高原气象, 2005, (04) : 617 - 622
  • [6] 河北省1960~2002年城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
    范引琪
    李二杰
    范增禄
    [J]. 大气科学, 2005, (04) : 526 - 535
  • [7] 近10年中国16个台站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特征分析
    宗雪梅
    邱金桓
    王普才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2) : 201 - 208
  • [8] 利用MODIS遥感大气气溶胶及气溶胶产品的应用
    李成才
    毛节泰
    刘启汉
    [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S1) : 108 - 117
  • [9] GMS5卫星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的试验研究
    毛节泰
    刘莉
    张军华
    [J]. 气象学报, 2001, (03) : 352 - 359
  • [10] 关于中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一个参数化模式
    邱金桓
    林耀荣
    [J]. 气象学报, 2001, (03) : 368 -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