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后地震油气检测技术与应用

被引:22
作者
高建虎 [1 ]
雍学善 [2 ]
刘洪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关键词
叠后地震数据; 油气检测; 有效吸收系数; 动力学参数; 振幅谱识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叠前油气检测属性主要来自于AVO分析,但叠前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工作不仅量大,且叠前数据还存在着反射能量弱、大偏移距拉伸畸变等缺陷,为此,探讨了叠后地震油气检测的技术方法。从地震资料检测油气的原理出发,对有效吸收系数、地震波动力学参数和振幅谱等参数对油气的反映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叠后地震油气检测技术,认为呈现有效带宽能量增强、吸收系数加大、平均频率变低(“两高一低”)特征的储层,含油气的可能性较大。在X油田XP区块,利用叠后地震油气检测技术对M砂组的含油气性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部署的X3井在M砂组获得了工业油流。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89+5 +5-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Proni滤波技术及其在油气预测中的应用 [J].
刘书会 ;
徐仁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03) :332-337+247
[2]   地震数据结构分析与油气预测方法(英文) [J].
王尚旭 ;
林昌荣 .
Journal of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Applied Geophysics, 2004, (02) :75-82+132
[3]   模糊神经网络及其在油气预测中的应用 [J].
杜江 .
石油物探 , 1999, (04) :25-30
[4]   如何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油气预测 [J].
杨建礼 ;
周杰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S1) :141-144+178
[5]   地震数据油气预测中的属性优化方法 [J].
陈遵德 ;
陈富贵 .
石油物探, 1998, (04) :32-40+47
[6]   地震法直接检测油气的机理及识别标志 [J].
底青云 ;
王妙月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 (01) :1-15+154
[7]  
国内外物探技术现状与展望[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曲寿利,王鑫编著, 2003
[8]  
储层地球物理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牟永光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