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及磷酸化c-Jun蛋白表达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8
作者
张绍洁 [1 ,2 ]
吴黎明 [1 ]
机构
[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2]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磷酸化c-Jun; 冠状动脉造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和磷酸化c-Jun蛋白表达水平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的关系。方法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n=24)和稳定型心绞痛组(n=16),另选取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5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和磷酸化c-Jun蛋白表达水平,计算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比值,并结合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标准评价其与冠状动脉管腔病变程度的线性关系及其在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结果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磷酸化c-Jun蛋白表达水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比值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01)。②基质金属蛋白酶9、磷酸化c-Ju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比值与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33、0.476和0.457,均P<0.01);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蛋白表达水平与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无相关性。③磷酸化c-Ju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39,P<0.001)。结论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蛋白表达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增高,其比例严重失调,反映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病变程度更为复杂且血管壁具有更多易损斑块;②核转录因子c-Jun活化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调控。
引用
收藏
页码:209 / 2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斑块稳定性与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作用的研究 [J].
丁士芳 ;
张运 ;
张梅 ;
陈文强 ;
陈玉国 ;
李继福 ;
纪求尚 ;
李贵双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 (06) :512-514
[2]   血管内超声分析斑块组成与冠状动脉重构之间的关系 [J].
吴鸿谊 ;
钱菊英 ;
张峰 ;
樊冰 ;
刘学波 ;
葛雷 ;
路艳 ;
王齐兵 ;
葛均波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 (10) :27-31
[3]   冠状动脉重构的血管内超声研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 [J].
惠波 ;
党群 ;
王小飞 ;
金喆 ;
夏大胜 ;
高陆 ;
蔡林 ;
张靖 ;
徐芳 ;
王佩显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 (05) :428-432
[4]   心绞痛患者外周血黏附分子的表达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的关系 [J].
叶飞 ;
陈绍良 ;
段宝祥 ;
宋杰 ;
耿其吉 ;
戴振林 ;
林松 ;
胡作英 ;
王书奎 ;
王自正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4, (04) :207-209
[5]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相关研究 [J].
余丹青 ;
陈纪言 ;
李光 ;
罗建方 ;
李瑜辉 .
中国循环杂志, 2003, (02) :25-27
[6]   转化生长因子-β对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因子调控的研究进展 [J].
林海燕 ;
王红梅 ;
祝诚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3, (01) :7-12
[7]   Level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relation to complex and noncomplex coronary plaques [J].
Kato, R ;
Momiyama, Y ;
Ohmori, R ;
Taniguchi, H ;
Nakamura, H ;
Ohsuzu, N .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5, 95 (01) :90-92
[8]   MOLECULAR-BASES OF TH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J].
LIBBY, P .
CIRCULATION, 1995, 91 (11) :2844-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