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盆地两类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成因

被引:24
作者
高晓峰
郭锋
李超文
蔡观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中酸性火山岩; 晚中生代; 溧水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 [喷出岩(火山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下扬子地区溧水盆地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区域上存在同期的两类准铝质高钾钙碱性中酸性火山岩。第1类以龙王山组粗面安山岩为代表,它们在空间上与玄武岩共生,SiO2含量为58.0%58.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104×10-6~117×10-6,Ba=651×10-6~695×10-6)及LREE(如Ce=47.4×10-6~49.0×10-6),强烈亏损NbTa,基本无Eu异常或弱异常(Eu/Eu=0.87~1.01,平均值为0.95),和同期玄武岩具有非常相似的Sr和Nd同位素比值[87Sr/86Sr(i)=0.70551~0.70557;εNd(t)=-3.6-2.9],为同期基性岩浆经历了角闪石+斜长石+磷灰石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第2类火山岩由大王山组粗面岩组成,其SiO2含量为61.9%66.4%,MgO变化在1.07%2.56%之间,表现出与龙王山组中酸性火山岩类似的微量元素元素特征,但具更高的K2O、Rb、Th、REE、HFSE和低的FeOT、TiO2、P2O5、CaO、Sr和相容元素含量,较龙王山组基性火山岩具高Sr和低Nd同位素比值[87Sr/86Sr(i)=0.70663~0.70813;εNd(t)=-7.7-4.8],其高钾、准铝质的英安岩成分特征难以通过地壳部分熔融作用来解释,而相对同期基性火山岩高Sr而低Nd的同位素组成反映它们为玄武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大陆上地壳物质同化混染作用(AFC)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磷灰石及其流体包体的SRXRF分析
    汤云晖
    韩春明
    保增宽
    黄宇营
    何伟
    华巍
    [J]. 核技术, 2005, (08) : 580 - 582
  • [2] 溧水盆地晚中生代基性火山岩成因与深部动力学过程探讨
    李超文
    郭锋
    李晓勇
    [J]. 地球化学, 2004, (04) : 361 - 371
  • [3] 宁芜火山岩的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张旗
    简平
    刘敦一
    王元龙
    钱青
    王焰
    薛怀民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 309 - 314
  • [4] 安徽铜陵地区燕山期侵入岩的成因及其对深部动力学过程的制约
    王强
    许继峰
    赵振华
    熊小林
    包志伟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 323 - 334
  • [5] 扬子地块东部燕山期埃达克质(adakite-like)岩与成矿[J]. 王强,赵振华,许继峰,李献华,熊小林,包志伟,刘义茂.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S1)
  • [6] 安徽庐枞中生代富钾火山岩成因的地球化学制约
    刘洪
    邱检生
    罗清华
    徐夕生
    凌文黎
    王德滋
    [J]. 地球化学, 2002, (02) : 129 - 140
  • [7] 宁芜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王元龙
    张旗
    王焰
    [J]. 岩石学报, 2001, (04) : 565 - 575
  • [8] 扬子岩浆岩带东段基性岩地球化学
    邢凤鸣
    [J]. 地球化学, 1998, (03) : 258 - 268
  • [9] 下扬子前中生代构造演化
    夏邦栋
    [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 (02) : 39 - 46
  • [10] 铜陵地区高钾钙碱系列侵入岩
    邢凤鸣,徐祥
    [J]. 地球化学, 1996, (01) : 29 -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