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生产对历史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被引:40
作者
熊伟 [1 ]
杨婕 [2 ]
吴文斌 [3 ]
黄丹丹 [4 ]
曹阳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和环境学院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4]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
关键词
敏感性; 脆弱性; 气候变化; 水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6 [农业气象学];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有效的适应措施需要了解两类基础信息,一是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各种气候变异风险,二是作物产量对潜在气候变异风险的反应及其机制。评价作物生产对历史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可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揭示气候变化的趋势及作物产量对其的反应,从而为适应行动的全面开展提供基础信息。通过分析1981—2007年水稻生育期3个气候因子(平均温度、日较差、辐射)的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评估我国水稻生产对这3个气候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及其区域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981—2007年间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生育期内3个气候因子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存在着气候变异风险,其中以最高温的变化最普遍和明显,导致水稻生产中高温热害风险增加。部分区域水稻产量变化与单一气象因子的变化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这些地区气候因子的变化可以一定程度地解释水稻产量变化趋势,其中产量变化对辐射变化最敏感。当水稻生育期内平均温度上升1℃、日较差升高1℃、辐射下降10%时,我国部分地区水稻产量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辐射降低导致我国水稻生产的脆弱面积最大,其次为日较差。受3种气象因子变化趋势的综合影响,约有30%的水稻产区对1981—2007年的气候变化趋势敏感,少部分地区表现为脆弱,但水稻主产区受到的影响不大,且在东北地区还集中表现出产量增加的趋势,为我国水稻发展提供了契机。
引用
收藏
页码:509 / 51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站点CERES-Rice模型区域应用效果和误差来源
    熊伟
    [J]. 生态学报, 2009, 29 (04) : 2003 - 2009
  • [2] 我国地面气温格点化数据集的研制
    张强
    熊安元
    阮新
    [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08, (03) : 12 - 20
  • [3] 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方法
    赵艳霞
    何磊
    刘寿东
    刘文泉
    何勇
    张建平
    [J]. 生态学杂志, 2007, (05) : 754 - 758
  • [4] 中国小麦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研究
    孙芳
    杨修
    林而达
    居辉
    熊伟
    不详
    [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04) : 692 - 696
  • [5] 气候变暖与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适应行为
    王媛
    方修琦
    徐锬
    戴玉娟
    [J]. 资源科学, 2005, (01) : 121 - 127
  • [6] 我国水稻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杨修
    孙芳
    林而达
    居辉
    熊伟
    [J]. 自然灾害学报, 2004, (05) : 85 - 89
  • [7] 黄土高原农业生产气候脆弱性的初步研究
    王馥棠
    刘文泉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01) : 91 - 100
  • [8]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
    潘华盛
    张桂华
    祖世亨
    [J]. 黑龙江气象, 2002, (04) : 7 - 12+18
  • [9] 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看人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
    方修琦
    盛静芬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0, (03) : 213 - 217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地图集[M]. 中国地图出版社 , 国家地图集编纂委员会编,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