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辛东地区有效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

被引:18
作者
刘华
蒋有录
陈涛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东营凹陷; 辛东地区; 含氮化合物; 有效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断层、砂体及断-砂组合关系分析为基础,结合地质、地震、地化等资料,对东营凹陷辛东地区的油气来源、有效输导体系和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辛东地区主要以沙四型原油为主,构造两翼的油气来源相对单一,主要由相邻的牛庄和民丰生油洼陷供烃;构造核部的油气主要由牛庄、民丰洼陷以及下伏地层的烃源岩提供,来源相对较为复杂。含氮化合物的分布特征揭示了该区油气的注入方向为西北和西南方向的民丰洼陷和牛庄洼陷。该区油气运移的有效输导体系主要受辛172、辛120和永20断层控制,据此建立的砂体控藏模式、圈闭控藏模式和断、砂匹配关系控藏模式可用来指导该区的油气藏勘探。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东营凹陷东辛油田油源对比研究 [J].
刘华 ;
蒋有录 ;
宋西云 ;
刘云兰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7-10+15
[2]   利津洼陷和民丰洼陷沙河街组生烃史分析 [J].
周建林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4, (02) :9-10+20
[3]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油-源特征分析 [J].
刘华 ;
蒋有录 ;
杨万琴 ;
王宁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1) :39-43
[4]   东营凹陷油气成藏期分析 [J].
蒋有录 ;
刘华 ;
张乐 ;
谭丽娟 ;
王宁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3) :215-218+259
[5]   中性含氮化合物的演化及地化意义 [J].
王青春 ;
朱扬明 ;
贺萍 ;
危宇宁 .
地质地球化学, 2002, (04) :15-19
[6]   应用含氮化合物探讨新疆轮南油田油气运移 [J].
王铁冠 ;
李素梅 ;
张爱云 ;
张水昌 .
地质学报, 2000, (01) :85-93
[7]   朝长地区原油中的有机含氮化合物及其应用 [J].
李素梅 ;
张爱云 ;
王铁冠 .
现代地质, 1999, (04) :444-450
[8]   原油中的咔唑类化合物 [J].
张敏 ;
梅博文 ;
向延生 .
科学通报, 1997, (22) :2411-2414
[9]   塔里木盆地群4井原油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地球化学研究 [J].
刘洛夫 .
沉积学报, 1997, (02) :184-187
[10]   石油运移研究的新方法 [J].
刘洛夫 ;
毛东风 .
地球科学进展, 1996, (06) :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