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秸秆作补充碳源对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

被引:36
作者
魏星 [1 ]
朱伟 [1 ,2 ]
赵联芳 [1 ]
陈家伟 [1 ]
机构
[1]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
[2]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植物秸秆; 碳源; 氮; 反硝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研究以芦苇杆、树枝及芦苇杆+树枝这三组植物秸秆作为碳源,分别补充于人工湿地基质表层(0-5cm)和中层(30-35cm)对脱氮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条件下,补充植物秸秆能将人工湿地系统的TN去除率从44%提高到53%-66%,秸秆材料种类对脱氮效果影响不显著;对于三组植物秸秆材料,补充在中层均能较表层更好地提高脱氮效果,而且具有更强的抵抗进水氮负荷冲击能力.沿程氮形态分析表明:补充植物秸秆后,可以解除由于有机碳源不足产生的硝氮、亚硝氮积累,提高总氮的去除效率;而秸秆补充于中层,由于未干扰进水氨氮的硝化过程,增加底物硝氮、亚硝氮的反硝化反应,从而较之补充于表层有更好的脱氮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916 / 9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碳源调控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研究[J]. 佘丽华,贺锋,徐栋,林济东,吴振斌.环境科学. 2009(11)
[2]   水中硝酸盐氮的麝香草酚分光光度测定法 [J].
孙仕萍 ;
邢大荣 ;
张岚 ;
艾有年 ;
付学红 ;
张庆娟 .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7, (04) :256-257
[3]   人工湿地对城市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及机理 [J].
赵建 ;
朱伟 ;
赵联芳 .
湖泊科学, 2007, (01) :32-38
[4]   人工湿地处理低碳氮比污染河水时的脱氮机理 [J].
赵联芳 ;
朱伟 ;
赵建 .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11) :1821-1827
[5]   两种人工湿地长期运行效果研究 [J].
刘洋 ;
王世和 ;
黄娟 ;
鄢璐 ;
王峰 .
生态环境, 2006, (06) :1156-1159
[6]   江苏新沂河河漫滩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污染河水的净化试验 [J].
吴建强 ;
黄沈发 ;
阮晓红 ;
丁玲 .
湖泊科学, 2006, (03) :238-242
[7]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氮的去除效果研究 [J].
吴振斌 ;
徐光来 ;
周培疆 ;
张兵之 ;
成水平 ;
付贵萍 ;
贺峰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4) :757-760
[8]   复合沸石吸氮系统控制暴雨径流污染 [J].
薛玉 ;
张旭 ;
李旭东 ;
李广贺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6) :854-857
[9]  
潜流人工湿地启动期反硝化碳源补充技术研究[D]. 杨思璐.同济大学 2008
[10]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