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间配置方式的虚拟实验研究

被引:1
作者
孟军 [1 ]
陈温福 [2 ]
王嘉宇 [2 ]
机构
[1] 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
[2] 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 田间配置方式; 冠层; 三维模型; 叶片; 穗重;
D O I
10.13836/j.jjau.2008087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应用水稻株型设计系统(Rice Plant Type Design System,RPTDS)进行虚拟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在非自然群体中进行的田间实验以及穗重模型,对超级稻沈农265的田间配置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序群体产量水平受田间配置方式影响较小,在沈阳及其周边地区最优配置方式为南北行向,35 cm×14.3 cm行株距,理论穗重3.32 g;中下部叶片对穗重贡献率高的配置方式理论穗重较高;有序群体的产量水平高于无序群体。因此可通过重塑株型,使光能在群体中相对均匀分布,进而通过促进中下部叶片光合能力的提高而提升产量水平。其中,倒三叶的形态、位置在株型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33 / 436+448 +44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水稻群体冠层三维结构的计算机模拟分析 [J].
孟军 ;
陈温福 ;
王嘉宇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1) :8-13
[2]   计算机辅助水稻株型指标测量方法研究 [J].
孟军 ;
陈温福 .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07) :1313-1314
[3]   基于植株拓扑结构的生物量分配的玉米虚拟模型 [J].
宋有洪 ;
郭焱 ;
李保国 ;
Philippe de Reffye .
生态学报, 2003, (11) :2333-2341
[4]   植物虚拟研究现状及展望 [J].
马新明 ;
杨娟 ;
熊淑萍 ;
周永娟 .
作物研究, 2003, (03) :148-151
[5]   水稻抽穗后株型指标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 [J].
苏祖芳 ;
许乃霞 ;
孙成明 ;
张亚洁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01) :115-120
[6]   虚拟植物的研究进展 [J].
郭焱 ;
李保国 .
科学通报, 2001, (04) :273-280
[7]   虚拟作物研究进展 [J].
宋有洪 ;
贾文涛 ;
郭焱 ;
李保国 .
计算机与农业, 2000, (06) :6-8+32
[8]   玉米冠层的数学描述与三维重建研究 [J].
郭焱 ;
李保国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1) :41-43
[9]   属间远缘杂交新型水稻灌浆成熟期冠层叶片光合产物分配去向 [J].
唐建军 .
核农学报, 1997, (04) :39-45
[10]  
水稻生理育种[M].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王永锐 编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