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21
作者
龙冬平
李同昇
苗园园
刘超
李晓越
孟欢欢
机构
[1]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农村人口; 非农化;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空间自相关;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统计数据,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的时间维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自1978以来,全国与"四大板块"先后经历了倒"U"型增长→波动增长→平稳增长3个阶段的演替;②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的空间维度具有明显的分异演化特征;③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增长的热点区域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现象,即增长热点先后历经了"两核集聚"→"一核极化"→"中心辐射递减"的时空演变;④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的时空差异主要受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等5个因子影响,并且各因子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大小存在显著差异;⑤面对转型期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新形势与新挑战,地理学界在理论成果及应对措施方面应该作出更多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517 / 53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战略思考 [J].
辜胜阻 ;
孙祥栋 ;
刘江日 .
人口研究, 2013, 37 (03) :3-10
[2]   改革开放后的农民工政策思路变迁 [J].
陈森斌 ;
杨舸 .
人口与发展, 2013, 19 (02) :10-17
[3]   传统平原农区人口非农化对耕地利用方式的影响 [J].
方方 ;
刘彦随 .
人文地理, 2013, 28 (01) :100-104
[4]   中国城镇化地区贡献的内陆化演变与解释——基于1982-2008年省区数据的分析 [J].
曹广忠 ;
刘涛 .
地理学报, 2011, 66 (12) :1631-1643
[5]   中国农业与乡村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刘彦随 ;
龙花楼 ;
张小林 ;
乔家君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12) :1498-1505
[6]   农户生计非农化对耕地流转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J].
王成超 ;
杨玉盛 .
地理科学, 2011, 31 (11) :1362-1367
[7]  
未来2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潜力和趋势分析[J]. 童玉芬,朱延红,郑冬冬.人口研究. 2011(04)
[8]   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与社会保护:从“城市融入”到“社会融入” [J].
朱宇 ;
林李月 .
地理科学, 2011, 31 (03) :264-271
[9]   20世纪人口地理学研究进展 [J].
封志明 ;
李鹏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2) :131-140
[10]   我国东北工业发展60年:回顾与展望 [J].
陈耀 .
学习与探索, 2009, (05) :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