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4 条
板内造山作用与成矿
被引:61
作者:

罗照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柯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自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程素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板内造山作用;
成矿作用;
太行山;
天山;
岩石圈拆沉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P611 [矿床成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大陆广泛分布强烈的板内变形和造山作用,传统的板块构造理论常常将其解释为板块边缘汇聚力的远程效应。然而,中国大陆的板内造山作用与汇聚板块边界之间缺乏可预期的动力学联系,不能简单地解释为大陆碰撞或板块俯冲的远程效应。本文提出另一种可供选择的解释,认为板内变形主要取决于岩石圈不均一性。相邻的板块拼合在一起形成统一板块之后,区域地质演化进入板内阶段。板块碰撞导致的岩石圈不均一性和重力不稳定性可以触发强烈的板内变形甚至造山作用,其延迟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岩石圈不稳定性的程度和地球深部的热扰动。与板缘造山带相比,板内造山作用缺少板块俯冲-碰撞过程,板内造山带的演化历史相对简单,通常是以岩石圈拆沉作用开始,以地壳的垂向增生为特征,最后以岩石圈拆沉作用结束或形成重力不稳定岩石圈。因此,板内造山作用一般沿着古造山带发育。古造山带岩石圈结构低成熟度的特点不仅是岩石圈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由于挥发分和含矿元素的富集在活化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成矿潜力。板内造山带的成矿作用依赖于深埋在岩石圈-软流圈系统不同深度水平上含矿流体的突然释放,主要发生在造山作用初始阶段和造山后伸展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945 / 195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4 条
- [1] 壳幔过渡层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J]. 现代地质, 2007, (02) : 421 - 425罗照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柯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黄金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2] 新疆托云火山群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动力学意义[J]. 岩石学报, 2007, (06) : 1381 - 1391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罗照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柯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魏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黄金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 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理论分析与野外证据[J]. 地学前缘, 2007, (03) : 165 - 183罗照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莫宣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卢欣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柯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侯增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江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4] 克拉玛依侏罗纪橄榄玄武岩中菱铁矿的成因[J]. 岩石学报, 2007, (05) : 1108 - 1122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朱永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5] 新疆塔尔巴哈台山发现早奥陶世蛇绿混杂岩[J]. 岩石学报, 2006, (12) : 2833 - 2842朱永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徐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6] 北京房山岩体形成过程中的岩浆混合作用证据[J]. 岩石学报, 2006, (12) : 2957 - 2970覃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徐晓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罗照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7] 太行山中生代板内造山作用与华北大陆岩石圈巨大减薄[J]. 地学前缘, 2006, (06) : 52 - 63罗照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魏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柯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文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黄金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8] 青藏高原新生代形成演化的整合模型——来自火成岩的约束[J]. 地学前缘, 2006, (04) : 196 - 211罗照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莫宣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侯增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邓万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赵志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喻学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建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9] 塔里木北部周缘前陆盆地早二叠世快速迁移与沉积相突变:俯冲板片拆沉的响应[J]. 地质学报, 2006, (06) : 785 - 791张传恒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杜维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典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汪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物探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梦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物探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10] 造山后脉岩组合的岩石成因——对岩石圈拆沉作用的约束[J]. 岩石学报, 2006, (06) : 1672 - 1684罗照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魏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詹华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柯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文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