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努日矽卡岩型铜钨钼矿辉钼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35
作者
张松 [1 ,2 ]
郑远川 [2 ]
黄克贤 [3 ]
李为 [3 ]
孙清钟 [2 ]
李秋耘 [3 ]
付强 [3 ]
梁维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学实验中心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辉钼矿; Re-Os同位素定年; 层矽卡岩铜钨钼矿床; 努日; 冈底斯; 西藏;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12.02.013
中图分类号
P618.65 [钼];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西藏努日层状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床是冈底斯东段南缘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成矿带上规模最大的矿床。笔者对采自该矿床的9件不同产状、不同形态含钼矿石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组成分析,获得其模式年龄为23.46~24.77 Ma,等时线年龄为(23.36±0.49)Ma(MSWD=0.60),模式年龄与等时线年龄结果基本一致。由于辉钼矿与黄铜矿、白钨矿呈共生关系,并考虑到该矿区内黄铜矿的年龄〔(23.75±0.18)Ma〕(作者未发表数据),表明努日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床的成矿时代为23~24 Ma。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可见,冈底斯南缘克鲁-冲木达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成矿带从32 Ma至23 Ma发生了强烈的成矿作用。该成矿带的成矿时代明显有别于后碰撞期地壳伸展环境下形成的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显示出其为一套独立的成矿事件。该成矿事件可能主要受冈底斯南缘的晚碰撞走滑环境的控制。努日矿床成矿时代的确定及晚碰撞成矿事件的厘定,为今后研究和勘查该成矿带内同类型矿床提供了重要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4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西藏山南努日矿区层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 [J].
江化寨 ;
曾海良 ;
吴志山 .
地质与勘探, 2011, 47 (01) :71-77
[2]   冈底斯东段泽当大型钨铜钼矿新发现及走滑型陆缘成矿新认识 [J].
闫学义 ;
黄树峰 .
地质论评, 2010, 56 (01) :9-20
[3]   西藏首例独立钼矿——冈底斯沙让大型斑岩钼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J].
秦克章 ;
李光明 ;
赵俊兴 ;
李金祥 ;
薛国强 ;
严刚 ;
粟登奎 ;
肖波 ;
陈雷 ;
范新 .
中国地质, 2008, 35 (06) :1101-1112
[4]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成矿作用主要研究进展 [J].
侯增谦 ;
王二七 .
地球学报, 2008, (03) :275-292
[5]  
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地质、蚀变与成矿[J]. 杨志明,侯增谦,宋玉财,李振清,夏代详,潘凤雏.矿床地质. 2008(03)
[6]   西藏冲木达铜-金(钼)矿床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意义 [J].
莫济海 ;
梁华英 ;
喻亨祥 ;
陈勇 ;
孙卫东 .
地球化学, 2008, (03) :206-212
[7]   冈底斯中段尼木斑岩铜矿田的K-Ar、40Ar/39Ar年龄:对岩浆-热液系统演化和成矿构造背景的制约 [J].
李金祥 ;
秦克章 ;
李光明 ;
杨列坤 .
岩石学报, 2007, (05) :953-966
[8]   锡和钨:西藏冈底斯带潜在的优势矿种 [J].
雍永源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7, (01) :1-8
[9]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Ⅲ.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 [J].
侯增谦 ;
曲晓明 ;
杨竹森 ;
孟祥金 ;
李振清 ;
杨志明 ;
郑绵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郑有业 ;
聂凤军 ;
高永丰 ;
江思宏 ;
李光明 .
矿床地质, 2006, (06) :629-651
[10]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南缘喜马拉雅早期成矿作用——来自冲木达铜金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证据 [J].
李光明 ;
刘波 ;
佘宏全 ;
丰成友 ;
屈文俊 .
地质通报, 2006, (12) :1481-1486